《海权论》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赢得了未来。
“海定则波宁”,宁波得名于海,向海而生,乃是其宿命。
年初,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携大港之威自然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核心。
杭州湾南翼桥头堡也从昔日的交通末端,一跃成为浙江瞩目的海洋经济试验田。昨日,由省委外宣办主办的“90年光辉历程看浙江”采访团走进杭州湾新区,探求这片土地向海突围的路径。
传统制造业向海洋突围
广东、山东先后试点海洋经济,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海洋经济竞争已在中国烽烟遽起。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存在双重意义,既是未来对于新兴产业的拓展,亦是对转变目前经济结构的挑战。
浙江省委党校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陈自芳说,浙江的制造业很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以小企业为主,需要寻找新的突围途径。
宁波也是如此,宁波市委新闻发言人、宣传部副部长张松才说,宁波集聚服装、文具、小家电等为主的加工产业基地,外贸出口比重大,急需产业转型。
宁波以浙江10%的土地,创造了20%的产值,作为“市场大市、资源小市”,发展海洋经济是宁波缓解资源要素和空间制约的迫切需求。
陈自芳认为,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是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之一。杭州湾新区承担着再造“海上浙江”、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北翼的重任。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成为这里向海洋突围的方向。
海涂上绘就经济新蓝图
作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之一,宁波的优势在于,它是全国发展海洋经济地区中制造业基础最好的城市。但是,去年2月成立的杭州湾新区却几乎还是一张白纸。
2008年,方太厨具来到这片海涂地时,杭州湾新区这一平台还未成立。“当时企业很少,都不敢来啊!”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回忆。
但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头堡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让一些有远见、敢于冒险的企业家落户此地。3年来,茅理翔看到宁波的工业、贸易、金融等要素快速向这里转移。
即使如此,茅也没有想到,这里日后将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一块试验田,即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重点示范区。
今年4月11日,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制造的第一辆整车下线,这是宁波杭州湾新区向国内重要汽车产业基地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有大批新兴海洋产业落户杭州湾新区,如投资27亿的东力风电,大成纤维;为油轮、潜艇服务的库柏开关柜,掌握了水处理高端技术的沁园等。
作为宁波对接上海的前沿,这里将重点发展海洋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光电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而传统产业领域的方太厨具也专门成立了研究组,探索如何利用海洋经济更好地发展。
杭州湾北岸建生态新城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中心,环保压力将更为巨大。而根据宁波“十二五”规划,未来杭州湾新区既是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新基地,也是宁波北翼国际化的生态新城区。
除了巨大的海涂处女地资源外,杭州湾湿地成为这里的另一大自然资源。沿海滩涂、离岸沙洲以及塘内围垦湿地,多种地形交错,鹭鸟繁殖,成为这里生态的一张名片。
而这方生态新城区在建设初期也面临着发展的新问题——从最初的吸引企业落户,到目前吸引人才落户。“大学生都希望在城市工作,一听去海边工作,刚开始很多人都不愿意。”茅理翔说,“期待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跟进,能够吸引更多人才。”
事实上,方太等企业的担忧正是杭州湾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晓虹说,杭州湾新区将坚持产业与城市互动,一手抓对产业升级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海洋产业,一手抓提升人气、完善配套的城市综合体和总部经济、智慧产业等。
令茅理翔欣慰的是,今年方太吸引了200名大学生落户。200平方米城市功能性项目已启动,4年后人才保障房将建成……到2015年,新区将初步建成面积5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