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31日讯
每天傍晚,68岁的余洁治都会早早来到杭州秋涛路178号的兰州拉面馆。他不是来吃面的,而且要给拉面馆的3个孩子辅导功课。
余洁治并非专业教师,高中毕业的他,退休前是铁路杭州机务段的火车司机;听课的也不是他的亲人,而是素不相识的拉面馆老板的孩子。
一碗拉面
结识了三个没学上的孩子
余洁治住在江城路北落马营小区,骑上电动车赶到拉面馆得15分钟。即使是这样,无论刮风下雨,冰天雪地,老人每天都要往返一趟,一坚持就是7年。
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初的那一碗拉面和那一句保证……
2004年9月1日傍晚,这一天余洁治记得很清楚,因为牙齿不好,他准备找家面馆吃碗面,逛到了小区边上的兰州拉面馆。
临近晚饭,店老板马学良和妻子正忙着招呼客人,马学良迎了上去,并招呼余洁治在屋内的圆桌边坐了下来。
“一碗拉面,帮我煮烂一点。”
“好嘞,稍等片刻。”
虽然不识字,但马学良是个有心人,记下了余洁治的特别嘱托,特意将牛肉片尽可能切得再薄些。
“不错,我吃了很多家的牛肉面,就数你们家的牛肉咬得动!”
喜欢上了马学良的牛肉面,余洁治经常去光顾。一来一往,两人渐渐熟悉了,而面馆的三个孩子也引起了余洁治的留意。
“现在应该是上学时间啊?怎么都呆在家里呢?”
“我们是外来打工的,孩子在杭州的学校报不上名,就在店里面帮忙了。”
“那怎么能行?孩子这么小应该上学,我帮你们再问问。”
杭州老头的热情,让来杭已经快10年的马学良很感动,但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很难办,也没太当回事,继续去烧面了。
非亲非故
他替他们“跑”学校
接下来的几天,余洁治一直没有出现在面馆。他并没有闲着,他决定帮帮马学良一家。
余洁治先是找到了区教育局,详细了解政策后,老人反映了马学良一家的情况,并一再恳求能够帮助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
一开始,工作人员误以为老人是为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求情,没有马上答复,表示要请示领导再决定。
第二天,余洁治又出现在了教育局,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知道余洁治和这家人非亲非故,大家都感动了。不过,能否上学还得看有没有学校愿意接收,这需要继续争取。
余洁治随后又找到了教育局推荐的这家学校的校长办公室。校长也被老人的热情和执着打动了,但一个顾虑始终放不下,这么长时间没上学的孩子跟不上进度怎么办?
“我敢担保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负责给她辅导!”当着校长的面,余洁治做出了保证。
具体是哪一天,马学良已经记不起来了,他只记得那天傍晚,余洁治带来了让全家人都高兴的消息:大女儿有书读了!
马学良把面煮得烂烂的,牛肉切得薄薄的,余洁治吃得也非常开心。
拉面店里的辅导班
一办就是7年
孩子上学了,余洁治可没有忘记当初的保证。因为马学良夫妇都不识字,所以,每天傍晚,余洁治都会准时来到拉面馆,给马学良的大女儿辅导功课。
2008年,拉面馆已经搬到了秋涛路。而这年冬天,杭州遭遇了罕见的暴雪。
望着门口积到小腿肚的大雪,马学良想余洁治应该不会来了,这天也是他第一次没有像往常那样给老人准备拉面。
新闻联播刚开始,有人敲门。门口站着的正是余洁治,外套上沾满了雪,在来的路上,60多岁的老人因为脚底打滑,摔倒了好几次。
“孩子们,开课了!”
看到爷爷来了,孩子高兴地拿起书本,一老一少围在那张圆桌前开始上课了。
时钟很快就划到了晚上11点,马学良又忙着下面了,坚持要余洁治吃完才能走。
期间,马学良家的老二、老三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像帮助老大一样,余洁治又是跑教育局,又是去学校,圆桌前,也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三个孩子。为了保证辅导效果,除了每天的辅导,还得个别开小灶。
2009年过春节前,马学良夫妇准备了1000元的红包,硬要塞给余洁治。但余洁治更倔,坚持把钱退了回去。
也是在那年春节,马学良夫妇的三个孩子第一次收到了新年礼物,余爷爷送的学习用具和辅导书,还有每人一只红包。
如今,给拉面馆的孩子辅导功课,已经成了这位退休老人每天的必修课,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只认这位老人的签字了。
如今,三个孩子都管他叫爷爷,在马学良夫妇眼里,余洁治已经成了家中的一员。
昨天晚上,马学良照旧忙着下面条,他已经习惯为余洁治将面条多煮了2分钟,习惯把牛肉切得再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