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员正在进行垃圾二次分类。
浙江在线09月05日讯
今天,你垃圾分类了吗?
去年3月份,杭州正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截至今年上半年,杭州一半以上的小区,已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各个社区在推进垃圾分类中,根据自身特点,可谓是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想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但也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上周五,早报记者走进求智社区,与社区书记、社工、党员居民、楼道长面对面,共同探讨小区的垃圾分类问题。
社区什么办法都想了
垃圾分类的效果还是不理想
去年8月,求智社区开始启动垃圾分类。第一个试点小区,是中大文锦苑。
跟杭州其他社区一样,垃圾分类刚开始,求智社区也是劲道十足:
由社区主任牵头,成立了专门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小区宣传栏里、楼道口都张贴了大幅的垃圾分类的宣传画;社区还印刷了很多垃圾分类的宣传折页,分发给居民。
后来,求智社区的西溪河东、文二新村和崇文公寓,都启动了垃圾分类。四个小区加起来,2000多户人。
为了垃圾分类,求智社区可谓是挖空心思。联合学军小学,让小学生把“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回家,向爸爸妈妈宣传。
除了按照规定,每个季度,把餐厨专用垃圾袋分发到社区每户人家,求智社区还自己去定制了一批垃圾桶,黄、绿两个颜色,一户人家两个,绿的放在厨房里,黄的放在厨房外。
“两个垃圾桶分开放,颜色也不一样,这样垃圾总不会再分错了!”社区的初衷很好,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求智社区的书记王璐坦言:该做的工作,都做了;该想的办法,也都想了。但垃圾分类的成果,还是不理想。
是什么在阻碍垃圾分类?
圆桌会上居民畅所欲言
谁都知道,垃圾分类是好事。但是,为什么这件好事,大家都不乐意去做呢?这其中,一定有很多原因。社区圆桌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
邓莉莉 求智社区楼道长
垃圾分类后,小区垃圾站的垃圾桶,从原来的一个,变成了四个:蓝的、绿的、黄的和红的。
本来随手一扔的垃圾,现在扔之前,就像做道选择题,还要动动脑子。有些居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就会觉得垃圾分类,是件麻烦的事,会有一些排斥。
“现在居民扔垃圾,大多都是把家里所有垃圾,都塞进一个垃圾袋里,然后扎紧口子,扔进小区垃圾桶。分类以后,垃圾袋要分好几个,有些居民就会觉得很麻烦。”邓莉莉说。
陶作心文锦苑企退治管小组组长
“就像吐痰,以前大马路上,到处都能看到随地吐痰的人。现在呢?马路上几乎看不到吐痰的人了。这是为什么?”陶作心认为,垃圾分类,需要一个意识转变的过程。
老底子,垃圾都是直接倒进垃圾站里,后来家家户户都用起了垃圾袋,这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进步,需要时间。就像垃圾分类,一下子看不到成效,就是居民的意识还没有发生转变。
蔡文丽 求智社区党员代表
“我看还是素质问题!”蔡文丽老人说话很直接,在西溪河东小区里,有不少平房都是出租的。租住在平房里的,大多是在杭州打工的年轻人。
“别说垃圾分类了,有些人连垃圾袋都不用,直接拿着垃圾桶去倒垃圾。有些更过分,家里干脆连垃圾桶都没有,直接把垃圾扔在家门口。”蔡文丽说,西溪河东小区里,有几幢楼住的都是老师,垃圾分类效果就不错。
社区使出“苦肉计”居民扔出来的垃圾徒手二次分拣
垃圾分类,收效不大,想要前进一步,也很难。但这垃圾,必须一分到底。今年上半年,求智社区所在的西溪街道,使出了一招“杀手锏”——千方百计都用过了,那就试试“苦肉计”。
求智社区跟西溪环卫所商量,请环卫工人,对居民扔出来的垃圾,实行小区内二次分拣。也就是说,环卫工人为了垃圾分类,要徒手对居民扔出来的垃圾进行分类。
西溪环卫所的刘慧莲,和她的同事一起,每天要分拣好几百袋垃圾。
刘慧莲每天随身携带的工具主要有三样:手套、铁钳和专用垃圾袋。“戴手套是为了卫生,铁钳很少用,基本上都是用手拣,利索一些。专用垃圾袋必不可少,不然白分了。”
就拿文锦苑来说,800多户人家,有6个垃圾房,只有3个环卫工人。
每天早上6点上班,傍晚5点下班。除了小区路面保洁,刘慧莲和同事一天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分拣垃圾。
徒手分拣垃圾的“苦肉计”有效果吗?
徒手二次分拣垃圾,这招“苦肉计”有效果吗?刘慧莲最有发言权。
跟上半年相比,现在,刘慧莲每天用在垃圾二次分拣上的时间,要比上半年足足少3个小时。
“刚开始分拣时,居民看到我,都呆掉了。”刘慧莲说,毕竟,居民扔出来的垃圾五花八门,有些饭菜已经腐烂。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好几次回家都吃不下饭了。
“以前,不少人是骑着车扔垃圾的,有时嫌下车麻烦,就在车上随手往垃圾房里一扔,能不能扔得进去都无所谓。现在只要看到我们在,他们都会先下车,走到垃圾房边看准了再扔。”还有一些居民,看到自己的分类失误,给环卫工人带来的却是重复的辛苦劳动,会于心不忍。可见,“苦肉计”带来的心灵震撼是显而易见。
刘慧莲说,有一次,小区一位60多岁的阿姨分错了垃圾,看到她伸手要解垃圾袋,阿姨他难为情,一起蹲下来帮忙分拣。以后,只要一有空,阿姨都会来帮忙。
推行垃圾分类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现在,除了环卫工人,社区好多社工、党员和居民,都加入到了垃圾二次分拣的队伍中来,成为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
早晚两个时间段,老党员们会站在垃圾桶旁边,居民过来扔垃圾,老党员们就会借机宣传一下垃圾分类,顺便打开袋子看看,垃圾分得对不对。
求智社区书记王璐说,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社区还会继续派垃圾分类指导员,在现场帮居民分拣垃圾,“希望他们的辛苦劳动,能感化大家,早日培养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吕瑞凤 求智社区第6党支部书记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垃圾分类太麻烦?就是因为分的类别太多了,搞不清楚,就成了麻烦。
“垃圾能不能先分两类:厨房内和厨房外。等居民们慢慢适应了,再把红、蓝两个垃圾桶摆出来。”吕瑞凤认为,有些社区,垃圾分类就是先分两类的,社区分的绿色垃圾袋,就装厨房里的垃圾。
吕瑞凤建议,垃圾的类别分得多了,居民就会觉得麻烦,如果先分两种,会便捷很多。
胡勤伟 求智社区楼道长
“据我所知,社区以前发的两个垃圾桶,有些居民根本没用,一直藏在柜子里呢!”胡勤伟说。
有些居民家地方不大,就在厨房放一个垃圾桶,什么垃圾都往里面扔,这样很不利于垃圾分类。
社区发的两个垃圾桶,怎么放?有些居民会觉得,家里放两个垃圾桶很占地方,也不卫生。家里垃圾不多,两个放不满,还浪费垃圾袋。
胡勤伟建议,把两个垃圾桶做成连体的,一半黄,一半绿。垃圾桶就放在厨房里,不占地方,也卫生,只要扔的时候注意一下,垃圾就直接分类好了。
徐樟全 求智社区楼道长
很多小区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居民,都会有一些奖励。求智社区就是直接奖励专用的餐厨垃圾袋,就是绿色的那种。
现在出现了这么个问题,有些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觉得这个垃圾袋好,舍不得用,一刀刀都攒了起来。平时用的全都是从菜场里买菜时送的袋子,来装垃圾。
不用专用垃圾袋,垃圾等于没分,因为厨房垃圾袋是特制的材料,可以和厨房垃圾一起降解。
“就算你攒着不用,时间一长,这种餐厨垃圾专用的垃圾袋,也会自我分解的。”徐樟全认为,这个知识,一定要普及一下。
王璐 求智社区书记
“就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鼓励和奖励,会让人进步。”王璐一直很赞同,对垃圾分类做得比较欠缺的居民,不能罚款,但对做得好的居民,要进行一定的奖励。而且,这种奖励不光是要在社区,最好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王璐还认为,对于有害垃圾,以前社区是这么操作的,就是居民拿到社区,换些小奖品。
“有害垃圾毕竟比较特殊一点,必须投放准确。有点奖励,对居民来说,是一种吸引,有利于有害垃圾的分类。”王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