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和医学生上课的诊疗室
医学生对标准化病人体检时,首先说“现在模拟有第三人在现场”,然后再进行体检。全程有监控。监控内容院方保密。
9月12日,都市快报B09版刊登了一则特殊的招聘广告:浙大医学部紫金港校区因临床技能教学需要,特向校内外公开招聘“标准化病人”若干名,按工作时间付报酬。
什么是“标准化病人”?就是把没病装病当成严肃的工作内容,为医学生提供临床教学服务。
浙大医学院紫金港校区石老师说,SP教学就是模拟病人和医生,进行一对一的诊疗问题或者体检。然后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反馈,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进行指导。
“医学生除了深厚的医学理论,还必须要有熟练的临床技能。但是现在病人的隐私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很少有病人愿意充当医学生的‘学习工具’或‘试验品’。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SP在国内外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教学和考试中。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不仅将SP广泛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还在各种医师资格考试中使用。而我国自1991年引入SP教学,从起步到现在只有20年。
用专业的表述来说,标准化病人的英文全名是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具体指没有医学知识,但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的健康人。标准化病人充当了三种角色:病人、评估者(给学生打分)、教学指导员(给学生进行反馈和指导)。
没病装病门槛不高,关键是能坦然面对身体接触
浙大医学院紫金港校区石老师介绍,标准化病人的要求并不高,也不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背景。
标准化病人是一份兼职工作,工作分量不大。与院方签订合同后,只需要在医学院课程需要时,配合医学生完成课程任务。
另外,标准化病人的门槛并不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无肝炎等,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石老师说:“首先标准化病人是自愿报名,男女不限,年龄在20-55岁之间,大专文化,杭州地区为主。报名初选后,会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让大家明白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中间不会收取任何的费用。培训合格者参加对医学生的考评、为学生打分、还要对学生反馈指导,报酬按小时来计算,一般一个小时五十多元。”
标准化病人只是扮演患者,整个过程中不会造成伤害,但是必须能坦然面对触诊——人体全部共有190项体检项目,标准化病人只需要扮演其中一部分内容,比如肺部听诊、腹部触诊等。
模拟场景全程视频监控
昨天上午,记者实地参观了浙大医学部紫金港校区,医学生和标准化病人进行上课的地方。
在医学部教学楼5楼,一间比较小的办公室,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两边放满了椅子。边上几间诊疗室面积相对较大,三四十平方米,里面除了一张讲台,所有的摆设都和医院的各个诊室一样,有隔离窗帘、诊疗床、听诊器、人体模具等。
石老师介绍,平时SP和医学生都在这里问诊或者体检,目前他们学院能接触到标准化病人的是八年制的本硕连读生。
石老师说:“所有的SP教学都是一对一的行为,一个医学生,一个标准化病人。整个过程都有视频监控。标准化病人是不带笔和纸来记录的,所有的模拟场景和真实的医生问诊或者体检,是一样的。标准化病人先说自己‘病症’,让医学生问诊或者体检。结束后,标准化病人会根据条例要求,一条条地考核医学生,并纠正一些不到位或不准确的交流方式、体检手法等。”
所有的体检都是正规严格的诊疗
会不会有年轻的女标准化病人和年轻的男医学生之间特别人体位置的体检,比如乳房?
石老师严肃地说:“有,但是作为一个未来的医生,这些都是正常诊断的行为,医生是用他的专业知识帮病人治病,医学生学习的课程中都是人体有关的器官、组织等,在他们眼里,这些只是某个人体组织。”
石老师补充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标准化病人和医学生之间因为一些肢体触碰而产生的矛盾。“如果有,我们也会调出监控来客观判断。当然这些视频也是院方的保密资料,不对第三者公开的。”
目前标准化病人的收入不高
赵阿姨是杭州人,55岁,普通职工,做标准化病人已经10年。
赵阿姨个人感觉,10年前的标准化病人收入还是蛮丰厚的,因为当时的课程多,学生也多。
赵阿姨说:“那时每个学期都有两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包括周末的业余时间,都是要去做标准化病人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因为课程多,收入也多。这也是我当初去兼这份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现在的标准化病人一年下来也就2000多元,主要是因为课少了,每个学期,只要去几次就行了。”
赵阿姨说,因为学校对她和其他标准化病人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只有家里人知道她在做这份兼职。
“我最深的体会是,这些医学生真的非常认真,刻苦,要当上医生真的非常不容易。他们对于我们标准化病人也非常尊重,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是他们的引导者和老师。平时的称谓,都是叫我们老师。而在和他们的互动中,我自己对医学知识也懂了很多,平时有个小毛小病,能及时预诊。”
当然,还有另外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标准化病人说:“除了公益目的,还能认识一些未来的医生。看病、开药都会方便很多呢。”
给标准化病人看病,医生有时比病人更紧张
一位标准化病人在他的博客中提到把“没病装病”当作严肃工作的酸甜苦辣——
我做几年就吃过几年的苦。刚刚招聘进去时,参加培训要背好多书。每个标准化病人都要做到把每个病症背熟,这样才能熟练地表演。每次考试题拿到手后,不仅学生紧张,我们也跟着紧张。那考试题就像剧本,我们就是演员,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吃透“剧本”,才能做到专业。
对我们的考核很严格,当时有12个医生坐在旁边当考官,我躺着等另外的医生给我做全身检查。全身检查共有190多项,医生可能会特意做错某些项目,我要在心里逐个地记住,而考官则会马上在卷纸上做记录,最后都检查完了我要写出医生都有那些项目做错了。考官把我的答案跟他们的记录再做比较。要是记住一两个错误还容易,可是190多个记下来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了,那也是我唯一一次紧张。
对医学生的考核是件很辛苦的事。首先要像个活宝似的被他们摸来摸去,有的学生手法不对还会摁得很疼。有一次,一个学生给我检查眼睛,他下手太狠,差点把我的眼珠子挖出来!有的学生平时都用假人摸索,到了真人一紧张也不知道轻重,那时候真是疼啊!
赶上是夏天和冬天就更惨了,每次做全身检查,只能穿背心、短裤,冬天的时候特别冷,冻得要命;夏天的时候有的学生太紧张了,不停地出汗,汗水就直接掉到我身上了。
吃的苦跟甜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否则我也不至于干到现在。
有人管我们叫“活考卷”,我们管自己叫“SP”,也就是“标准化病人”,可我们这些人最爱听的就是学生进来时,恭恭敬敬地叫SP老师,您好。
考试时,有些学生过于紧张,给我号脉的时候手都直抖,作为一个“考卷”我要劝他们不要紧张。他们不会的时候我要引导他们,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这需要技巧,也有个度的把握问题。要知道啊,他们都是未来的医生啊,被他们这样称呼,我自己也觉得很荣耀。
有一次,我扮演一个胃癌患者,那天也是赶上个好学生,他详细问过我症状和病情后,又开始认真检查,当时好像真的投入了进去,我心里觉得很温暖。和这些学生呆得久了,也逐渐有了感情。
现在的医学生练习机会越多,将来的医生看病水平才会越高
石医生1987年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刚当上真正的医生才一年多,石医生在学校的时候就接受过标准化病人的课程。
石医生说:“就像普通大学生毕业前要到各个单位实习一样,我们也需要实习。但是与普通大学生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对象是病人,而在实际实习中,病人的病情、对病人的操作,比如打针、问诊、体检都是不允许出差错的。在去医院实习前,在学校里接触了SP课程后,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衔接作用,标准化病人是我们最初接触的真人问诊练习,是我们成长的引导师。到医院正式实习,基本上就不会出错了。”
陈医生30多岁,目前在杭州一家三甲医院当医生。
陈医生说:“标准化病人分很多种,有些只要简单问诊,有些要触诊。我也曾接触过女性SP的身体体检,特别是头部、胸部、腹部,但是因为对方是相当专业的SP老师,我们没有任何的尴尬,所有的模拟就诊都是按照规范要求来的,包括语言交流,每一个动作都是要打分的,我们掌握的是专业的医学知识,尽量帮病人医治病痛。”
浙大医学部紫金港校区石老师说,培养一个医生的成本很大。这几天下来,标准化病人报名的咨询电话不少,真正符合条件并报名的也不多。
石老师说:“这几天下来,初步符合条件的有20多个,年龄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50多岁。”
今年4月苏州媒体曾报道医院招聘标准化病人难,之后,不少市民打电话要求志愿当标准化病人——
关女士:“我想报名,算是尽一个公民的义务吧。我是先天性心脏病,我7岁的时候医生就说我活不过19岁,而且一发烧感冒就很危险。可是我现在都50岁了,还活得好好的,可以说这是个奇迹。我希望我的病症能对医学生的临床诊疗有帮助。”
高女士怀孕6个月了,她看到报道中提到没有产妇愿意让实习医生接生后,说:“我的预产期在元旦,我想看看我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说:“谁都是从毛手毛脚实习、见习走向熟练、资深的。现在的医学生就是明天的医生。如果他们现在没有良好扎实的基本功,将来怎么能独当一面?现在医学生练习机会越多,将来的医生看病水平才会越高!”
快报再替浙大医学部紫金港校区标准化病人招聘吆喝一下,请有志于给医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的热心人,拨打8898133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