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心正在上课的学员,这堂课是学做饺子皮。
为什么乐相森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人?
乐相森——我刚到沙县当天就频频听到这个名字,提到他的人语气中都饱含恭敬。在沙县,乐相森是官方和民间一致公认的“小吃大师”和“沙县小吃第一人”。
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中,专门设立了小吃办公室的,只有沙县。而乐相森,是沙县第一任小吃办主任,见证参与了沙县小吃最近十多年的全部历程。
很不巧,刚到沙县那天就被告知,乐大师前段时间因病住院,不方便见客。
离开沙县前一天,我已买好次日傍晚回杭的火车票,突然接到邓世奇的电话,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乐大师前一天刚刚出院,听说杭州有记者专门来了解沙县小吃,老人同意和记者见上一面。(邓世奇是乐大师去年刚收的徒弟,也是惟一一个关门弟子)。
我见到的乐大师人很瘦,个头很小,大病初愈后两腮深陷,面色苍白,一缕花白的头发散乱搭在前额,感冒没好,采访时不停打着喷嚏。
乐相森,65岁,生于沙县城关。他的父亲,以前是南平市公认技术最好的糕点师傅。
乐相森从小耳濡目染,热爱炊事。父亲发现他在众多子女中对饮食最有悟性,于是潜心培养。17岁,他在父亲的安排下进沙县糕饼厂当学徒,几年后就被推举为糕饼厂厂长。后来他在行政职位上一路升迁,食杂公司干部,政府办干事,商业局副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体改委主任,民政局局长……虽然后来当了领导,但对小吃始终热情不减,常在业余时间自己钻研。
1992年沙县标会崩盘,第一批外出逃债者带着沙县小吃的手艺在城市立足,挣到第一桶金后,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外出开店。民间自发带动效应,使沙县小吃门店在福建、广东沿海几个城市逐渐扩散。但乐相森说,沙县小吃真正发力走向全国,还是因为沙县政府1997年开始的巨大推力。
1997年,当时的沙县县委书记刘道崎一次在夏茂调研,满街都是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一问,原来是铁匠师傅日夜加工鸳鸯锅,当地农民背着外出开店挣钱。
刘道崎当时马上就说,这是天大的好事,是条致富门路。一回县里就开会研究,决定今后把沙县小吃作为沙县人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大力推广扶持。
谁带头来做?
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乐相森——都知道他酷爱做饭。找他一商量,乐相森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沙县有了全国惟一一个小吃办公室,乐相森成了第一任小吃办主任。
动员农民外出经营小吃,成了一项自上而下的浩大工程。红头文件层层下发,工作任务层层下达。要求每个乡镇,都必须由一名副科级干部留薪留职,外出开店,带头做小吃,如果店开得好,同样提拔重用。
很多干部刚开始很不情愿出去,嘟嘟囔囔出去后就尝到甜头。全县一共有200多名干部外出经营小吃,夏茂镇原党委副书记罗维奎,生意越做越大,两年多就开了18家“罗氏小吃店”。
刚开始,乐相森这个小吃办主任经常下乡,坐到农民家里,动员他们出去。
“别人都出去做小吃,你还呆在家里干啥?
“种田?你自己算算看,一年能挣多少钱?
“在家种地你是个农民,出去做小吃你就是老板!
“不会?烧火会不会?会烧火就能做……
“还不会?想不想学?我来教你……”
沙县小吃办成立第二年,就开始免费培训,下乡下村传授手艺。乐相森这次生病,就是当年去郑湖乡上课时的中风复发。后来在沙县县城城南中学里面专门建起培训中心,十多年来一共办过六百多期培训班,培训学员五万多名。
当然,培训只对沙县本地人,6镇4乡两个街道的居民和农民。用的一直是乐相森自已编写的教材——《沙县小吃高级工培训教材》、《沙县小吃经营与制作工艺》、《沙县名点名小吃秘方汇编》、《沙县小吃技术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