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楼市调控之下最热的词汇之一,全国都在探讨和摸索的一个课题。
对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杭州而言,住房保障已是一件实践多年的实事。十余年的保障房建设,已经让数十万户困难家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
也许这个家并不宽大,只有六七十平方米;也许这个家并不豪华,只有最简单的装修,但它足以挡风遮雨,能够让大多数人拥有一颗安居乐业的心。
今年54岁的傅水胜,是众多享受到保障房实惠的一员。没有申请保障房前,傅水胜一家三代五口人,挤在30平方米的公房里;申请到保障房后,傅水胜夫妻和儿子搬进了丁桥70平方米的新房。
“尽管房子不大,上下班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但这至少是一个温暖的家。”傅水胜说,有了家,未来的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五口人挤住30平方米房子
这样的三代同堂很辛酸
“以前全家五口人只住30平方米,生活真的很不方便。”傅水胜一回想起以前的生活,就感到很辛酸。
傅水胜所说的房子,位于艮园小区,是他父母分配得到的一间公房,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只有一个房间,户型结构非常陈旧,没有所谓的客厅和厨房之分。
对于以前的生活,傅水胜记忆犹新。“最开始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和父母住一起,还没什么问题;结婚后,和老婆一起住在客厅,也能勉强过日子;可有了孩子后,生活中的矛盾就接踵而来。”傅水胜说。
最大的冲突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学习场所,傅水胜只能在原本就十分拥挤的房子里,放一张书桌。因为房子位于一楼,后来在社区的帮助下,傅水胜还专门在院子里,给儿子搭建了一个8平方米左右的简易棚。儿子的读书、睡觉问题,都在这里解决。
可问题还是有很多,到了冬天,漏风的简易棚里很冷,在这里读书、睡觉,根本吃不消。这个时候,傅水胜就会跟儿子换地方睡,儿子睡客厅,自己睡简易棚。
这样的日子,伴随了傅水胜十五年之久。
三口之家有了70平方米
未来的生活有了信心
一切在2008年有了转机。
在当地组织的帮助下,傅水胜向杭州市房管部门提出了经济适用房购房申请,并获得了通过。2008年8月,通过公开摇号,傅水胜选到了一套位于丁桥兰苑的经济适用房。这套房子,面积有70多平方米,户型结构两室一厅一卫,对很多人来说,房子的面积并不大,但对傅水胜来说,已经非常好了。
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傅水胜毅然贷款买下了这套单价3300元/平方米的房子。经过简单的装修,2008年10月,傅水胜一家三口急切地搬进了新房。那一天,傅水胜很激动,因为他知道,新的生活正式开始了。
“现在,父母住在市区的艮园,自己住在丁桥,各得其所,挺好。”傅水胜说。让他更欣慰的是,儿子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前两年还被直接保送进了杭州第四中学(下沙校区)。现在,儿子每周六还要去武林门的新东方,学一天的英语。
在傅水胜看来,尽管现在丁桥的商业生活配套还不是特别完善,每天上下班的交通时间成本(傅水胜在杭州黄龙上班)也有点过高。但近三年的居住生活,已经让傅水胜习惯在丁桥和市区之间来回,而且他相信,丁桥的配套一定会逐步完善起来。
“现在还在还贷,虽然辛苦了点。但至少我有了一个家,再怎么辛苦也是值得的。”傅水胜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家,非常珍惜,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都市快报 记者 张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