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0月31日讯(记者 麻雪莲) 今天早晨6点多,张云峰开始洗脸、梳头、刮胡子,每一样都不能落下,也不能马虎。
个人清洁卫生做得好,粮库才会有一个清洁的储粮生态。作为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库的职工,做好个人清洁是每天的首要工作。
在许多人看来,粮库的工作是一份舒适的养老工作。但是守护着粮库,浙江粮食工作者的责任重如泰山,其艰苦也较少为外界所知。
与温度斗法
储了几年的粮还很新鲜
“天大地大,没有饭吃,不如米大。”这是粮食保管组长张云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粮食入库,保管员立即开始检测粮情、做好害虫防治,并及时进行粮面压盖,膜套密封、气密性检测……“紧张,压力大。”张云峰直言,稍有疏忽,粮库就可能发生虫害交叉感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过多年历练,张云峰熟悉每种常见的害虫,瞅一眼便能直呼其名。去年第二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大赛中,这项技能帮助他在储粮害虫识别项目中拿下高分。
由于勤于钻研,张云峰负责的仓房被评为“共产党员示范仓”。
共产党员是粮库的一面旗,由金建德等多名党员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创新储粮工艺,为百姓储存安全粮。
保管好粮食,必须控制好粮温。粮温是粮食储储藏的“晴雨表”,过高容易发生虫害和霉变。针对高温高湿等不利气候,攻关小组探索出一套办法。要是到了冬季,保管员每晚22点准时启动通风设备,通宵巡查设备运转情况,测量参数指标。
攻关小组还推广绿色生态储粮新技术,尽量减少防虫药剂用量,实现绿色生态储粮。在党员示范仓,储存几个春秋的粮食依然散发着丰收的香味。
与时间赛跑
掌握粮储“晴雨表”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粮仓四周的道路上,挂着这样的语句。这里的管粮人也传承了粮食工作者的优良传统。
该粮库有近一半的职工是外地籍,保管员长期与家人分离,却没有因此而分心。今年夏天,一批上万吨的小麦入库,气温38℃,地面温度超过60℃,粮库的党员带头加班调运。
在长达20多天的接粮过程,仓储部的小伙子生龙活虎,每天从早晨7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小伙子相互打趣说“早上出门看不到人,晚上回家摸不到门”。
粮食入库,质检员要对每车、船的粮食规范扦样,遇到大批粮入库,常要挑灯夜战。党员应玲红休产假期间,得知缺质检员,将不满3个月的女儿断奶,送回仙居老家,飞快回到了工作岗位。
在粮库,有一群脸特别黑、手特别粗糙的职工,他们身兼数岗,承担了油脂报关、水电保障、设备保养等工作。其他人吃饭时,他们还要抓紧保养机械,夜里总是最晚离开岗位。多年来,他们负责的机修班组保障了接粮工作的正常运转。
浙江是全国第二的缺粮大省,粮食关系国计民生。“管粮人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中,最根本的就是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全省人民有饭吃、吃好饭。”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聪道说,“浙江粮食人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