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真正成为一名“城里人”,是许多农民工的梦想。这个梦想从踏入城市那一刻就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老一代农民工也好,新一代农民工也好,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然而,真正能“生根开花”梦想成真的人很少,因为城市始终未能完全敞开怀抱接纳农民工,横亘在农民工面前的“户口鸿沟”始终未能有实质性制度上的突破。
于是,出现了诸如杭州一样,广州、重庆等地在农民工落户城市上的“制度探索”,这让农民工看到了成为城市一员的希望。然而,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制度探索”、或是“制度实验”,都设置了诸多落户条件。譬如杭州,农民工要想成为“杭州人”,需同时符合“持有《浙江省临时居住证》,连续居住满三年、有固定住所、有稳定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已在本市市区缴纳社会保险费三年以上、无违法生育子女行为、无犯罪记录七项条件的,方可以申领《浙江省居住证》。
显然,能达到上述落户条件的农民工很少,不说别的,单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一点,便将许多农民工挡在城市大门之外。因为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初中毕业居多。就说笔者身边,工友也好,老乡也好,无一人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这就是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城市敞开怀抱接纳农民工体现城市善意和胸襟,但制度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农民工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接纳条件”,如果制度设计本身门槛过高,制度的实际效用就会降低,也就失去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