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人们排起长队买赵大姐的粽子。陈中秋摄
1月10日08:52,来女士来电:我们楼下,大学路新村18幢,每天有个女人骑三轮车来卖粽子。一个粽子2.2元,排队的人每天都很多,有的是一百两百只在预订的。吃过她粽子的都说,她的粽子真当好吃,没想到小小粽子吸引力那么大!
见习记者侯海铃核实报道:清早,大学路新村已经很热闹了,楼下临街的小店都已早早开门。
18幢楼底下,是一家4平方米大小的肉店,门楣上写着“平价肉店”,右边门框上则挂着一块一米多高的牌子:“大学路手工粽子”,其中“粽子”两个字,要比其他的字大很多。
清早6点半,已经有人自备凳子排队等粽子
7:40,粽子还不见踪影,却已有十几个人的长队排在那里。队伍最前面的几位大姐,还自备了凳子。排在第一个的大姐说,她早上6点半就来了。
8:28,队伍里一个中年男人突然喊:“来了来了,没骗你们!喏,白帽子那个不是嘛……”所有人都向后扭头张望。
百米开外的路口,一辆小三轮车慢悠悠荡过来。骑三轮车的是个瘦弱的女人,穿件及膝黑羽绒服,头戴白色毛线帽,厚厚的围巾把脸遮得只露出一双眼睛。
三轮车在“大学路手工粽子”招牌前一停稳,木板一掀开,一团热气带着粽叶的香气,哗地一下散开。
排队的人赶紧掏口袋,先把钱攥在了手上。二十几个人前胸贴后背,一个紧挨一个,队伍反倒比刚才短了。
“50个肉粽!”一位大姐斩钉截铁喊道。付完钱,她把粽子都装进小推车:“家里人都喜欢吃粽子,多买点回去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热热,味道更好。”
粽子每个长4厘米左右,四角棕形,个头如女性拳头般大小。口味有三种:肉粽,白线,2.2元;赤豆,蓝线,1.2元;细沙,红线,1.5元。
主顾们大多是5个、10个、20个地买,也有不少人像那位大姐一样,一次性来上50个或更多。一位师傅说,自己住附近,不过今天买的粽子,是要送去拱宸桥的亲戚家里的。
我买了一只肉粽拿在手里,拆开紧紧裹住的细线,剥开粽叶,清香扑鼻。虽然粽子已有些微凉,但不影响糯米的软糯口感,咬两口就能看见大块的肉,量足。只是粽凉了,肥肉显得有些腻。
“回家热热,更好吃。”旁边一位热情的老客,也这样提醒我。
包粽子煮粽子,赵大姐每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
9:40。一大堆粽子都卖完了。
卖粽子的大姐姓赵,40多岁,杭州七堡人。
总共卖了多少只?赵大姐笑笑不答。再问,她说这是商业机密不能告诉你。
粽子卖完,她稍稍空了,看看还有些被预订的粽子没人来取,有点着急。那袋粽子里放着张纸条,上面写“加料肉粽50只,160元,豆粽20只,24元”。
赵大姐急着赶回家包粽子。
“我一个人要忙到凌晨两三点。粽叶、肉,我都是从农都市场批来的,每天七八百只,要分4锅才能煮完。”说着指指自己的眼睛,“很肿是不是?没睡好。”大姐眼睛微眯,眼皮确实鼓鼓的。
三种粽子中,肉粽卖得最好,每天包得也最多,而赤豆、细沙加起来也不超过100只,每天前十几个顾客后,就买不到了。
有顾客说,赵大姐以前是骑着自行车卖粽子的,做了20年了。赵大姐一听,笑了:“别听别人瞎说,没这么久,10年应该有的,小本生意,没什么值得关注的。”最早那年,她的粽子卖8角,现在最贵的肉粽卖2.2元。
问起家里人情况,赵大姐又是笑笑:“这也要问?就光说粽子吧,别的不提了。”
聊天中,赵大姐共三次说到“太累”,不想再做下去了。
“以前还有白粽,现在不做了,多个口味,多个标识,太累了。”
“包粽子不难,但手工包这么多,也很费精力的。100只以上的预订我也不接,我包不出来……”
赵大姐说,十年来,除了每个星期天外,她每天坚持包粽子、卖粽子,主要是不想让这么多的老顾客失望。
- 打年糕包粽子磨豆腐 来临安神龙川体验民俗
- 穿上就像裹粽子 2万多的神奇内衣穿得她头晕胸闷
- 粽子机械化生产 嘉兴粽子举起“全国第一”大旗
- 这样的粽子消费者吃得放心 消费监督义工走进五芳斋
- 高速服务区除了吃粽子还有新选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