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湖州市吴兴区玉堂桥社区医生凌发林没有跟平常一样在卫生服务站里“坐堂”看诊,而是趁病人不多,赶早来到小区33单元居民褚吉根家里。自褚吉根2012年8月查出患有慢性鼻炎后,凌发林作为他的签约责任医生,每个月都会定期上门“管管”他。
他俩这般“亦医亦友”的关系,源于一年前签订的一纸契约。玉堂桥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吴旭红说,2012年2月,湖州市吴兴区启动社区“家庭医生定单式服务”,玉堂桥被选为全市首个试点,通过社区医生主动上门监管健康的契约式服务,形成“首诊在社区、按需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诊疗模式。
类似模式并非湖州首创。早在2011年7月份,上海率先在长宁、闸北等10个区域开展家庭医生制试点,如今已覆盖1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年11月,宁波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风试水,现已发展到了88家。
据介绍,家庭医生制是指按国家政策为市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由居民与社区医生自愿签订服务合同,责任医生必须24小时随叫随到,并定期上门提供“例行体检、检查送药、制定预防措施或康复指导”等多项服务。每次上门服务的具体内容和结果,还会被写进为患者定制的“健康档案”里。“既方便对医生进行监督,也有利于病情的跟踪式管理。”吴旭红说。
虽然原则上家庭医生制服务是面向社区所有居民,但因人手和精力有限,大部分区域划定了重点服务对象,侧重于提供小病、慢病的预防和控制,与国外一对一的私人医生有所区别。比如宁波明确“只对行动不便且有医疗需求的患者进行上门服务”;湖州则重点针对残疾人、大病出院者、孤寡老人、临终关怀等7类需求人群。
45岁的褚吉根所患鼻炎属于慢性病,凌发林的上门看诊让他感觉便捷不少。“凌医生盯得很紧,连空气不畅的棋牌室都不让去。”更让褚吉根感激的是,凌发林的上门服务是免费的。吴旭红强调,家庭医生制产生的服务费用均由政府或社区买单,偶尔涉及大量用药等收费项目,必须事前征得居民和卫生服务站的共同批准。
正是凭借免费和便捷,家庭医生制在试点社区赢得良好反响,并得以快速拓展。近一年以来,吴兴区“家庭医生定单式服务”已扩展到9个乡镇的22个社区,共有5500名居民享受到医生定期上门的便捷服务。宁波的家庭医生制推行到了88家社区,共11.4万名居民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而上海因普及更早更广,目前签约人数多达374万。
接下来,在杭州湾各地,家庭医生制的推广进程将越来越快。上海市卫生局传来消息,2013年,家庭医生制度将在全市17个区(县)开展,并落实全市预约挂号平台对家庭医生优先开放。据宁波市家庭医生制实施方案显示,今年起,宁波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将全面铺开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率将达50%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市每个社区家家户户都将拥有家庭医生。尹江
- 家庭医生走诊舟山长白岛 你的健康 我的牵挂
-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不出20分钟步行找到家庭医生
-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不出20分钟步行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守护居民健康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健康晚会 家庭医生成主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