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 据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官方网站消息,丽水市莲都区碧湖绿源长豇豆合作社荣登“合作社故事(Stories.coop)”专栏的2013年2月19日“今日故事(Story of the Day)”,这是ICA开通该栏目以来首次刊登的中国合作社故事。
“合作社故事”专栏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通过数码化手段,并通过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传播合作社案例的项目。栏目自联合国宣布2012年为国际合作社年后开通,至今已刊登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社案例共442个。
碧湖绿源长豇豆合作社名气很大。它是浙江第一批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这也使得社长熊金平一度成为全省农业战线的风云人物。
上世纪90年代,熊金平在碧湖镇上承包市场,做着农产品批发的生意。1999年,碧湖菜农的长豇豆出现大面积滞销,就连8分钱一斤都没人收购。
熊金平临危受命,当地政府鼓励他把菜农组织起来,抱团作战。2000年6月,“丽水市莲都区碧湖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正式成立,当时有来自碧湖镇21个行政村的135名成员。熊金平找来了50多个人,组成营销队伍,把销售的触角伸向了上海、广州、江苏、福建等地。合作社还利用丽水与宁波的山海协作关系,把腌制的长豇豆运到余姚,经分装后在当地上市。
“市场经济发达的浙江,合作社更像一个企业,以利润为导向,单打独斗的农户‘抱’成了一团,直接面向市场进行营销。”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郭红东教授说。
2005年,中国大陆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正式实施。它明确规定,合作社可以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当年的“碧湖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后来就成了“绿源”。至2008年,合作社社员320人,年营销蔬菜量达3.8万吨,销售额达4200多万元,带动周边1.5万多农户和3万多亩蔬菜种植。
两年后,当各种类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后,熊金平认为:“千家万户式的合作社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合作社必须建立自己的基地,连片规模种植,发展农场式经营。”为此,该合作社建立了万亩无公害长豇豆生产基地,为确保产品质量,制定了“莲都区长豇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碧湖绿源长豇豆质量标准”,进行无偿技术培训。碧湖绿源牌长豇豆被评为浙江省正品名牌农产品,碧湖绿源商标被评为丽水市著名商标。“碧湖绿源”牌豇豆干产品久销不衰,赢得各地客商的青睐。
- 浙报联手农行省分行送服务到衢江 田头来了信贷员
- 春菇集中上市 产销实现“家门口”对接
- 嘉兴秀洲区金融机构服务企业创新信贷助推发展
- 帮工大多年过六旬合作社闹"用工荒" 种田能手何处寻
- 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遭遇用工荒 备好农机迎春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