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嵊泗4月15日电 顺着蜿蜒曲折的道路,穿行于嵊泗泗礁岛渔家石头房子间,你能掂量得出这些房子的价值吗?
这些依山向海的石头房子,曾经是渔民捕鱼归来的安乐窝;因为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它们一度被外出打工的渔民所闲置。而今,美丽乡村的建设,渔家乐的兴起,这些石头房子重新成为香饽饽。
嵊泗五龙乡边礁岙村村民周卫,10天前刚刚把一套位于嵊泗县城——菜园镇的70平方米房子卖掉,他打算把所得的39万元房款再加上10万贷款,用于自己的“老根据地”——边礁岙村水库边一套两底两面老房子装修,改建成渔家小宾馆。
“可以做六个房间,昨天泥工包头都叫好了。”周卫告诉记者。这位看上去比较憨厚的渔家子弟,今年31岁,这之前他有8年时间在县城做辅警。本来他的生活轨迹就这么一成不变,然而当他看到边礁岙村早开渔家乐的乡亲们收入远高于他在县城上班的收入时,终于下决心把县城的房子卖掉。
五龙乡乡长虞海军告诉记者,2008年,该乡仅有渔家乐14家,今年到现在为止,已有151家,办得早收入高的一年超50万元,刚起步收入低的也有二三万元。平均每家年纯收入约8万元。
田岙村洪水萍家的海翔小庄是该村最早开办的渔家乐之一。从村口一座牌坊步行去她家,还得走200多米路。但就是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小宾馆,一个厨师的年收入也有10万元。
洪水萍记得很清楚,8年前,她开张第一年仅仅赚了1800多元,第二年1万多元,第三年4万多元,前年已达到20万元。
“我们这里的渔家乐,主要是散客,背包族较多,口碑相传,有的客人回去后把照片和感受发到网上,于是吸引其他客人。”洪水萍说着,指着里面正在用餐的一批客人说,他们是从上海来的。
记者与客人攀谈时了解到,他们一行7人都有亲戚关系,在上海打工,是江苏人。其中一名叫张素萍的客人,其父亲两年前住过这里,印象较好,推荐他们来这里看海景、尝海鲜,体验渔民出海捕鱼的生活。
嵊泗县渔农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嵊泗全县渔家乐已有443家,连原先偏远的嵊山、枸杞等岛屿,因为去年5月嵊泗小洋山沈家湾码头的开通,每逢夏季也有客人纷至沓来。
渔农办主任唐开波介绍,为扶持东部偏远海岛渔家乐,最近他们又新出台政策,降低进入门槛。对渔家乐的奖励,不局限于床位多少,还要看是否有特色。奖励额高的达15万元。另外,渔家乐的水电费等优惠,营业税减免。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海岛基础设施和渔家乐改造的投入。今年东海渔村三期投入2000万元;边礁岙村三年内确定投入3000万元。
因为渔家乐,嵊泗海岛村落不但老房子价值倍增,也使一批在外地城市工作的嵊泗年轻人成为“候鸟”。每逢客源旺季,这些轻壮年回家帮助父母一起打理,“网上这一套没有他们还真的不行。”五龙乡宣传委员夏依波说,有三种类型,除了候鸟型的旺季回家,另一种辞职直接回家创业,还有一种在外地通过网络帮助自家营销、联络。
目前嵊泗的渔家乐也呈现一村一品格局,如边礁岙村是东海色彩艺术村、田岙村是东海渔村、会城村是休闲会展村。特色村打造都依托外地著名高等院校的专家作为指导。最近嵊泗正在引进“乐和治理”模式,提升渔家乐经营者文明素质,倡导渔家乐绿色低碳发展。
门前蓝蓝海,屋后青青山。穿行于错落有致、不断翻新的渔家石头房子间,发现许多人家墙上都是色彩斑斓的渔民画。面朝大海,海天风涛、海鲜美味,正成为嵊泗人的福。
- 夏宝龙: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
- 夏宝龙: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
- 踏遍青山终不悔——黄岩干部赵国友驻村扶贫三十载
- “中国梦”两会视角:从“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
- 青山绿水"被城市"化 蓝伶俐:城镇化建设不能千城一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