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2日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很难想象,这首笔酣墨饱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出自一双剁了十几年牛大骨的人之手。
在茅廊巷菜场做了十几年牛肉生意的周理宁被经营户们称为“才子”,曾做过语文代课老师的他不仅书法写得漂亮,象棋也下得很好。然而,顾客们光顾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诚信。
曾做过语文代课老师,为了弟弟弃学卖牛肉
不大的牛肉档口,红白相间的牛肉、牛肋骨等摆列在案板上,电子秤下面是厚厚的一摞纸、墨汁和两支毛笔。
“最低28块,不能再便宜了。”上午10点,茅廊巷菜场里人声鼎沸,周理宁的老婆独自照看着牛肉生意,而周师傅去了杭师大附近的小饭馆送货。
看到记者,自称周师傅好友的市场管理人员倪先生赶忙夸起了老周。“他字写得很好,在我们这一带很出名,他从小就学书法,而且无师自通,为人又诚恳,常常帮大家写告示和对联。”
从周围经营户们的七嘴八舌中,记者对这个卖牛肉的“书法哥”有了大概的了解。老家江西的周理宁,在十几岁时受父亲的熏陶开始学写毛笔字,每天下午一有空就要练上几个小时的字,只有过年才会停几天。
下午1点,记者终于见到了周师傅。头发整齐地往上梳着,红黑相间的横条T恤、西裤配皮带,周师傅的气质让人有一种他的双手似乎不是撑在放牛肉的案板上,而是讲台上的错觉。
“完全是自己的兴趣,小时候看到爸爸字写得很好看,觉得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就开始自己练写毛笔字了。”今年52岁的周理宁有一个做语文老师的父亲,受他影响,开始练字。1978年,为了让弟弟考大学,毅然放弃考大学的周理宁做了语文代课老师,由于工资低、待遇差,他没做多久就来到杭州罐头厂干活。“当时做的是出口的肉罐头,后来也召集工人们单干,但赚得不多,当时我已经成家,还要供弟弟上学,所以就开始卖起了牛肉。”
利润仅6%—7%,宁可少赚也不能坏了名声
“牛肉还是老价格吗?”“涨了点,给你还是老价格吧。”一位老客户从采荷赶来买老周的牛肉,她告诉记者,这里的牛肉新鲜,价格也公道,“第一眼的印象很重要,周师傅穿得很干净,斯斯文文,字写得又好看,总觉得他的牛肉也坏不到哪里去。”
要说卖了十几年牛肉生意还这么好的秘诀,周师傅坦言就四个字——货真价实。“如果牛肉注水,会臭掉,而且颜色也不好,我宁可少赚,也不能坏了名声。”看不出,每天拿着刀、扛着生牛肉走街串巷的周理宁身上倒有几分书生的“臭脾气”。
不过,从茅廊巷菜场整修后就一直在这里卖牛肉的老周也有他的烦恼。“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周理宁算了一笔账,“一天的营业额约2000-3000元,而利润仅6%-7%。“一年租金加水电费要2万,车子花费要1万多,也就只能赚个6万吧。”
能够坚持这么多年,还是这个菜场的“独一份”,老周感到很庆幸,“幸亏有老客户照顾我的生意,不然我也会像其他牛肉店铺一样关门吧。”他告诉记者,时间最长的一个客户是一家大学路上的饭馆,一买就是十几年,“他们从一开始就在我这拿牛肉,一天4-5斤,量虽不多,但从不间断。”
“牛肉粉丝”不仅送来文具,更带动牛肉销量
在与周理宁聊天的过程中,他的老婆毛阿姨一直在招呼客人、算账,并不说话。而当老周要练字的时候,她就会停下手上的活,将案板上的牛肉移开,拿出木板铺好,准备好纸笔,倒好墨,然后又默默地到后面去忙。
一看到周师傅摆出要写字的架势,周围的经营户们呼啦啦地一下子围了过来。“牛肉,好好写,手不要抖。”“牛肉,今天写得比前几天好哇。”……他们有的抱着孩子,有的连围裙都没来得及摘就赶来给老周加油助阵。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在周师傅练字的时候,附近猪肉摊的郑阿姨告诉记者,周理宁已经有了不少“牛肉粉丝”,“他以前是用几块钱的笔和墨水在报纸、木板或者泡沫箱上练,现在用的‘曹素功’墨水和草纸都是别人送的。”
据隔壁摊主柴大姐说,很多顾客赶来看他写字。“上次有个富阳赶来的顾客,听说‘牛肉’字写得好来交流经验,他们回去的时候会顺便买几斤牛肉。”柴大姐一脸骄傲地告诉记者,周理宁是他们这里的才子,象棋下得也很好,“很多老顾客来找他下,但都不是他的对手。”
“我写字好看的事传出去后,营业额相对来说有所提高,对我的生意帮助挺大,三墩那边赶来买牛肉的人也不少。”老周乐呵呵地说。
希望有名师提点,晚年想靠写字赚钱
棋和书法,都是周理宁的父亲拿手的,周理宁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很擅长。而他平时也很在意培养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大儿子是做会计的,小儿子在杭州工作,现在回江西老家照顾怀孕的儿媳了。”
而当年,周理宁为了成全弟弟的大学梦而放弃上大学,这个遗憾一直在他心里。“弟弟在1985年考上了大学,成了建筑师,现在年薪20万,在天津也买了房。”周师傅的眼里充满了艳羡。
“我的希望就是,书法协会的人可以认可我,最好有名师提点,我想写写匾额。”周理宁放下手中的笔,腼腆地说,以前写字是兴趣,因为生活的压力,得先糊口。“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感到做重体力活力不从心。我想这几年赚一些钱,3-5年以后不做了,到时希望可以靠写字赚钱。如果赚不了钱,也可以修身养性。”
老周很有自己的风格,他现在只写自己喜欢的字体,平时也不临帖,更没有固定临帖的大师。“现在把字练扎实一点,晚上也要抽几个小时练,希望我的字能有人欣赏,我就可以写点对联、匾额赚点生活费了。当然,最希望的还是能读老年大学,圆我的大学梦。”
- 中国书法艺术领域的最高奖项兰亭奖永久落户绍兴
- 杭城多数活禽经营户一周前退出菜场 超市冷冻鸡鸭销量减半
- 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回家”颁奖
- “新课改”让书法教育有了个“硬指标”
- 绍兴书法家们用手中的笔和心中的火“征服”观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