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个社区,正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社区内实现资源的“零废弃”,建立一个生态社区的“标准样本”。具体来说,就是把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东西充分利用起来,实现社区的生态循环。首批试点的居民有85户。
据介绍,这个生态社区项目是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示范项目。他们是怎么做的,其他社区的居民也可以一起学学。
阳光、雨水
一个都不放过
现代城社区位于绍兴路上,这次展开试点的是其中的现代雅苑小区。近日,社区副主任金波带我到现代雅苑小区走了一圈。“整个小区有74盏路灯,正在换成太阳能的,这一项每年可以节约电费13000多元。”他介绍,换上去的太阳能路灯,大约两三百元一只。
不仅阳光,雨水也不浪费。现代雅苑小区里有几个喷水池,因为运营成本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而一处景观池塘,每年需要用大量自来水补充,一年光用于池水的费用就有4000多元。现在,喷水池和景观池塘,将被改造为雨水收集的容器。
“不光是天台的雨水,硬质路面的雨水,都会通过管道收集起来,进入储水装置,然后进行过滤处理,去除COD、氨氮以及一些颗粒物,过滤完的雨水可以用来浇灌、冲洗路面等。”技术公司的甘工程师说。
据他介绍,现代雅苑雨水收集处理设备的改造安装成本大约20万元,建设完成后,这套雨水收集系统,可供小区三到五天的浇灌和冲洗使用量。
厨余垃圾
空中菜园当肥料
“垃圾,只有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都是宝贝。”这是环保志愿者在宣传垃圾分类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在现代雅苑,这个理念被传递到居民的家里。
最近半个月来,现代城社区的试点家庭中,正在进行一项“厨余垃圾堆肥”的活动,目的是让厨余垃圾不出楼道。
家住15幢的周大伯领到了环保组织免费赠送的一只“厨余垃圾堆肥桶”。样子像一只塑料小水桶,顶部有一只可密封的盖子,边上是类似乐扣乐扣的扣子,桶底部有只“水龙头”。
“菜叶子、果皮都是原料,两个星期就可以做成堆肥,肥料可以用来种菜养花,分解出来的液体无毒无害,类似于环保酵素,可以用来清洗卫生间。”环保志愿者李薇说。
为了加快厨余垃圾的堆肥速度,需要放进相应的活性菌种。绿色浙江的工作人员说,这些菌种在“淘宝”上就能买到,价格不贵,他们最近买了一些,专门赠送给试点家庭。
现在,15楼楼顶天台已经成了居民的空中菜园子。居民把厨余垃圾产生的堆肥,都用到了这里。菜是种在大型花盆里的,由居民负责认养。
除了那只带有水龙头的“厨余垃圾堆肥桶”,周大伯还拿到了一只黑色的可回收垃圾桶,今后家里有玻璃瓶、可乐罐、旧书本等可回收垃圾,周大伯都会丢在里面。怎么处理,他不用担心。
浙江工业大学的环保志愿者们已经和居民们结对,每周他们会上门一次,来帮居民处理这些可回收垃圾。志愿者杨文博说,这些可回收物卖下来的钱,他们会购买花草植物回赠给居民,让居民们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好处。
生态社区项目
得到中央财政支持
杭州最早最完善的生态社区模式,是上城区的西牌楼社区,从2012年5月启动至今,已经完成了能源节约、垃圾内循环、楼道阳台绿化、雨水收集等指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现代城社区一样,它们都是杭州生态文化协会和“绿色浙江”组织(“绿色浙江”组建于2000年6月,是我省最早建立、规模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也是目前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环保社团之一)力推下的“作品”。
“我们也是凭借西牌楼社区生态模式的成功,取得了中央财政的支持,这次将资金用在现代城社区,做进一步的探索。”绿色浙江秘书长忻皓说,现代城社区是一个比较新的高档住宅区,和老小区不同,长期目标是建设成杭州居民参与式的生态社区样板。这个项目,中央财政支持50万元,加上万通基金补助20万元。至少有70万元的投入。
在记者的采访中,居民们对生态社区的项目很好奇,也很支持。此前,就有不少居民已经开始了楼顶和阳台的绿化行动。
- 浙江装备制造业贴上“绿色”标签引领转型
- 社区引入招标模式筛选旅行社 让企退人员出游更满意
- 出谋划策:“草根”环保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
- 黄渤派发环保筷 朱军秀起“筷子功”
- 各国市长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环保政策该怎么制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