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套邮票,保证一年后收益率能达到10%?日前,不少市民接到北京一家收藏品公司打来的推销电话,对方声称正在推广一套“珍邮”,并在活动期间作出溢价回购的承诺,相当于投资了一款年化收益率为10%的理财产品。
许多人原本对邮票收藏并不感兴趣,但在听完推销员的介绍后,难免有些心动——如果真的是珍品邮票,未来肯定有升值潜力,何况对方还有溢价回购的承诺。
如今的收藏品市场,“溢价回购”已经成为商家宣传的常规武器,比如红木商家给出承诺,4年后以两倍的价格买回家具。再往前推,钻石、瓷器、书画等一系列藏品都有过类似经历。
然而,在一些资深藏家眼里,这些所谓的高价回购只是看上去很美,“要么是营销噱头,要么是个陷阱。”
邮票化身高收益理财产品
据销售员介绍,这套“十二生肖”大全套邮票每册售价约2.5万元。客户购买后,既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回购合同。收藏公司在回购合同上承诺,一年后将溢价10%予以回购,相当于一年后顾客可以拿到约2.75万元。
“当然,如果那个时候这套邮票涨幅超过10%,你也可以不履行合同。之后公司仍然提供回购服务,但要收手续费。”销售员表示,之所以推出这项活动,一来回馈新老客户,二来也表明公司对这套产品的升值潜力很有信心。
在交流过程中,销售员一直以“理财产品”来称呼这套邮票,还时不时拿银行理财产品来做比较,“目前银行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很少有超过5%的,投资这套邮票更划算。”
一天以后,这位销售员又主动打来了电话,很着急地催促,这套邮票限量发行,目前在浙江的销售配额只剩下最后五套,如果再不抓紧,就没有机会了。
既然是生肖邮票全套,即便其中一两枚存世量较少,也不至于到限量的程度。记者提出这个疑问后,对方敷衍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无独有偶,不少网友反映,最近经常接到来自北京、山西、上海等地收藏品公司的电话,推销的也是邮票、钱币类产品,都包装成理财产品在兜售,有的年收益率高达30%。
前两年,邮票和钱币行情好的时候,10%的收益率其实并不算高,可现在行情已经过了最高峰,这些收藏品公司的底气从何而来?
300元藏品卖3800元
“老把戏了,最后公司人去楼空的可能性很大。”听完快理财记者的介绍,杭州资深邮票藏家吴肖平说。早在五年前,北京、上海的报纸曾经刊登过一组广告,当地收藏品公司以980元的价格销售“外交封”,承诺一年后以1200元回购,和现在的做法如出一辙,“结果一年后连公司都找不到了,很多人因此遭受损失。”
据一位投资者反映,目前北京有大大小小不下300家收藏品公司,大多租用的是写字楼,很少有公司在一个地方呆到两年以上。此前他在一家收藏品公司买了东西,结果那家公司一年换了三个地方,“如果连公司和人都找不到,签了合约又有什么用?”
至于那些动辄10%以上的高回报率,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以一家收藏品公司推出的绘画邮票为例,这套邮票标价3800元,宣传的噱头是珍品邮票却按“面值”销售,让许多人觉得占到了便宜。
“此面值非彼面值。”吴肖平说,“这组邮票中面值最高的是早年发行的敦煌邮票,面值800元,问题是,那个时候的10000元相当于现在的1元,换算下来,这张邮票的面值只有8分钱,现在的市场价也不过是50元。”
按市价计算,这套邮票只值300多元,商家只要卖出一套就够支付不少人的回购。吴肖平透露,类似的操作手法还有很多,比如将台湾钱币的面额等同于大陆钱币,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很容易中招,“再来说那套十二生肖大全套,市场价估计只有1.5万元,标价2.5万元已经让商家赚了整整1万元。”
回购条款猫腻很多
杭州的邹先生讲述了去年他买红木家具的一幕。当时商家也给出了回购条款,约定一年后以15%的溢价卖回给公司。但在签订合约的时候,邹先生和商家有了分歧,“许多条件模糊不清,而且都不利于消费者。”
比如在回购前提这一项,合约规定“只有在家具未受到损坏、污染且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才能回购,但并没有就“不影响二次销售”做进一步说明。邹先生询问销售人员,对方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只是说“正常使用一般都不会出问题。”
在回购条款的最后,商家还提醒消费者,如果要履行回购条款,必须提前一个月和商家沟通,不然的话自动取消回购资格。
元亨利红木杭州店的一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红木行业还没有专门的回购标准,各家的条款都不一样。之前也出现过一些小商家利用回购承诺卖完货拿钱跑路的事情。
此外,就算是签了合约也可能出现变故。比如去年有段时间红木市场十分低迷,一些材料价格短期内大幅下跌,一家福建的红木商家故意不发货,最终只按合约赔了少量的款,避免溢价回购造成更大损失。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钻石回购领域。商家普遍要求,钻石本身要无任何损伤。问题是当初镶嵌加工时如果产生损伤,一般无法用肉眼发现,而且在回购取下时也可能产生损伤。这些条件都对消费者不利。
还有钻石商家在回购时要收取手续费,即便最后顺利回购,算下来回报率也比银行理财产品高不了多少。
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航管红木杭州区域负责人黄经理表示,收藏品溢价回购的风潮始于前几年,根本原因在于红木、翡翠等原材料价格每年都有大幅上涨,对于商家来说,高价回购一举三得:不但是有吸引力的促销手段,而且能加快藏品变现,还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换句话说,这是商家和市场之间的一次“对赌”。只要市场价格上涨高于商家给出的回报率,溢价回购就能继续。说到底,一旦投资者发现自己手里的藏品升值了,很有可能不会卖回给商家。
不过随着这两年市场资金面趋紧以及经济形势低迷,许多收藏品都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比如红木、翡翠和邮票市场去年都出现大面积下跌,溢价回购开始变味。
在杭州资深邮票收藏家吴肖平看来,现在溢价回购已经很难说是营销手段,更多是以高于银行的利息向投资者变向集资,“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有些商家依靠欺骗消费者来对冲高额的融资成本,或者直接演变成庞氏骗局。”
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11年的《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就对类似的行为有过明确规定,即: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将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众所周知,大多收藏品的价值体现在长期持有之后,很少有藏品能够保证每年都有稳定的升值空间,这本身就与一些“溢价收购”所允诺的高额、稳定回报相矛盾。如果投资者看清这一点,就不会被那些收益率迷惑。
- 这周末可去杭州古玩城淘宝
- 收藏迷邵中的文化遗产情结 其私人非遗博物馆将开放
- 62岁“军人家属证明书” 收藏者想捐给政府以育后人
- 博物馆收藏“石头画” 留住梦想,让孩子们安心长大
- 海宁女老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上亿 获刑七年六个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