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木船作坊打造的“不肯去观音号”仿古木帆船。
浙江日报讯一片舟山锣鼓声中,“开角花屁股”号下水了。
这是一传统木帆船,船艏绘着龙头,状如两个半开的羊角,为舟山渔船特色,称之为“开角”;船艉雕着八仙过海、西游记等图案,俗称“花屁股”,是福建的船型。此船据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代表船型复建,古时流行于闽浙交界处,因而结合了两地船型的特点。
当航海时代的人物和事件,被时间逐渐掩埋之后,那些硕果仅存的、或被人为复活的古帆船,就成为一种精神的代言人。
中国古船 远涉重洋
船主莫伟伦,是一个在香港行医的英国人,等到内部装修完成后,他将驾着它从香港开启环球旅行——时间仿佛又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桅杆、云帆在阳光下折射出异样的光彩,没有机械动力,没有卫星定位……靠人类自身感知风向、潮汐、阳光、星座,判断前行的方向,探索不可知的未来。
“开角花屁股”总设计师是岑国和,普陀岑氏木船作坊总经理。岑氏四代人历百年有余,制造了上千艘木帆船。这种非机动时代的水上航行器,在外形上总是带着一种活泼的美,鼓起风的帆能把人带入“随风飘逝”的意境。
一个是热爱中国传统帆船的发烧友,一个是浸淫传统帆船制造几十年的“大师傅”,3年前,当莫伟伦从网上了解到舟山岑氏木船作坊,从香港赶来洽谈建造船只时,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去年7月,“开角花屁股”号仿古船动工了,这是岑氏首次为境外建造大型中国仿古船。事实上,莫伟伦并不是第一个找上门来的境外船东。
舟楫故里 帆影远逝
造访岑氏木船作坊,仿佛一次时光的逆流。造船车间是向舟渔公司租赁的一间旧厂房,墙上文革时代的标语清晰可见。
“古代造船,没有图纸,全是凭着世代相传的看家本领,祖传的木帆船制造47道工序,全部是手工制作。”岑国和说。
即便在有着“舟楫故里”之称的舟山,这样的造船作坊已屈指可数,木帆船制造的古老技艺,成了亟需保护和发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舟山因船而名,舟山人倚船而生。在舟船学者的著述里,舟山群岛舟船文化发端于数千年前,先民泛海而至,所用的工具或许就是河姆渡独木舟。在这里,有远近闻名的舟山渔场,各类渔船云集,大木师傅聚众甚多,,造船工艺交流融合,岑氏造船就从那样的年代走来。
岑国和的太公,作坊创始人岑明赐,生于1860年,自小随父迁居舟山。16岁时开始拜师学艺,在那个“万船云集、樯桅如林”年代,他一步步成长为“大师傅”,并于1900年创建了自己的造船小作坊——这就是今天的岑氏木船作坊。
待到第二代传人岑阿友,已在普陀建造了一座50多米长的船坞,用于专业打造“花大对”等中型木帆船。彼时,普陀一地的木帆船就有1600多艘;及至1950年,第三代传人岑全富继承木船作坊前,这个数字已翻了两番还多。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木帆船的制作工艺在许多木船作坊转产、改建钢质渔轮的情况下,日渐式微。如今,在生产领域基本已被淘汰。
木帆船不再是舟山人的必须的生产工具,然而,执着于此的岑氏后人,不忍放弃祖传的手艺,靠着做家具等副业,艰难延续至今。岑国和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那些优美的传统木帆船复活出来,让它们回归大海”。
艰难探索 期待远航
“绿眉毛号”就是岑氏“复活”的古帆船,一个极其成功的案例。在英国BBC的镜头里,“绿眉毛”被视作是迄今为止仍活跃在海上的中国最美丽的传统木帆船。
“绿眉毛”复活,背后的策划者,是在舟山有“船痴”之称的胡牧。胡牧迄今难忘,8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一天上午8时,“哥德堡号”在“绿眉毛”仿古木船的引导下,缓缓驶入“中国渔都”普陀沈家门渔港。
一艘是1000年前的舟山木帆船“绿眉毛”号,一艘是261年前的瑞典帆船“哥德堡号”,两艘不同时空的船却在同一时空碰面。作为“绿眉毛航海队”队长,胡牧亲眼见证了那次“复古之旅”,亲历了中外古船的对话。
2003年复活的“绿眉毛”,一度承载了传播舟山海洋文化的重任。在此后几年的航海实践中,曾跨越黄海、东海、南海,穿航长江、闽江、珠江,使全国沿海城市的人们亲眼目睹了浙江三桅传统鸟船型仿古木帆船风采。
由于各种原因,锚泊在渔港的“绿眉毛”停帆已有多年。在它沉寂多年后,国内海洋旅游风起潮涌,它能否再次远航?这成为很多关心传统古帆船命运的人士心头的牵挂。
发展传统帆船旅游被视作一种可能的方向。胡牧建议,让具有航海资质的舟山绿眉毛传统帆船,回归到帆船旅游探索的方向上。
- 宁海供电局送服务助力游艇基地扬帆远航
- 扬帆远航 迈向深蓝
- 1783年前从台州出发赴台湾 卫温船队远航拟申遗
- 跨海大桥改变舟楫不便历史 舟山岛际交通基本实现高速化
- “远航2012”湖州第三届海外留学展举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