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3日讯红茶市场的蓬勃发展,让因绿茶而名声在外的新昌“茶人”们也坐不住了。随着一个名为“绿+红”战略计划实施,茶商开始试水红茶生产。一批定位高端的“西山红”、“雪里红”等系列名优红茶相继研发试制出来,当地红茶区域品牌“天姥红”也崭新亮相……绿茶独大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据统计,今年1至5月新昌生产红茶5000公斤,是去年全年5倍,售价达到同期夏秋茶的4到20倍。
不仅是新昌,在这股红茶热风中,我省各绿茶产区纷纷“绿改红”,且产量增幅惊人。然而,在这个老牌新秀强手如林的红茶市场,新昌红茶产业能否如“大佛龙井”般独放一枝呢?
定位:高端?低端?
新昌产红茶并非始于今日。不过从前发展的红茶品种以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为主,属于中低端的大宗茶。
眼下时兴的红茶与以往不同,大都是高档红茶,而且外观和口感与时下最为流行的“金骏眉”相似,每斤价格也超过千元。只有绿茶和中低端红茶生产经验的新昌茶商会怎样定位自己的红茶呢?
高端红茶!对于茶企来说,这个定位已经再清晰不过了。“这些高端红茶基本以春茶的一芽一叶或者单芽为原料,制作出来的红茶色香味形都很符合目前市场定位。”一位茶商说。
对这个定位,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璇却有不同观点。他认为,红茶盲目高档化与我省绿茶比较优势和发展初衷相偏离了,红茶发展更需要从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入手,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中低端茶,效益如何?关于这个问题,新昌双彩乡国昊茶厂的例子很有说服力。如果在往年,春茶旺季结束后该厂负责人丁国统已经空闲下来了,今年却仍在炒茶车间里奔忙。因为涉足红茶后,几乎没有了淡旺季。
“现在我们就是利用夏茶制作红茶。”他介绍说,最近,双彩乡一般青叶的收购价为五六元一斤,制成绿茶后,价格高的六七十元一斤,而制作成红茶后,最低价格为200元一斤。在该县雪溪茶场,夏秋茶被制成特级红茶后,价格为800元一斤。这样的差价,让同样的夏秋茶变废为宝,对茶商、茶农都有巨大吸引力。
新昌县茶叶总站站长孙利育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她说,新昌茶叶发展仍需要坚持和发挥原有“大佛龙井”的比较优势,作为补充的红茶更多地利用晚期春茶和夏秋茶为原料,开发中高端茶。
工艺:个性化?标准化?
现有的新昌茶叶品种是否适合制成红茶?这是茶商最关心的问题。
新昌首批涉足红茶的茶商俞乜东用自己的实验告诉大家答案。2011年,他制作了2500公斤红茶,但低档红茶占了比例很大。去年开始,新昌的茶叶专家开始试制中高档红茶,并把该县的雪溪茶场和浙江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定为试制茶场。
去年,雪溪茶场制作了300多公斤中高档红茶,品质达到了市价800元每斤的品质要求。今年4月底开始,又试验了上百套工艺方案,在鲜叶采摘标准、萎凋的方式和程度、揉捻的速度与时间、发酵的时间、烘焙与复焙的温度和时间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资料,红茶品质有了质的飞跃。
如今,新昌全县已有6家茶场能制作红茶,今年,该县的红茶产量预计将达到3万公斤。各家企业的红茶生产加工技术呈现出个性化发展趋势。
专家却并不认可。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叶专家陆德彪介绍说,相对绿茶,红茶在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方面都有更统一的标准,品质等级更具可比性,强调个性化发展未必能得到市场认可。
“从试制到规模化生产,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很多,如果没有标准化,这次生产出好茶,下次不一定能加工出同样的品质。”孙利育告诉记者,对新昌红茶来说下一步需要在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稳定产品品质方面下功夫,使其更加适合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个性化则更多在独特滋味、香气上做文章。
路径:能复制大佛绿茶吗?
有了自己的红茶,新昌接下去要做的是将红茶卖出去,并打出品牌竞争力。
与早年新昌茶农挑担子卖茶叶不同,现在茶商刚涉足红茶,就想到了注册商标。前不久的一次新昌茶文化活动上,一个崭新的新昌红茶品牌“天姥红”正式亮相。这个品牌与“大佛龙井”一起,成为新昌茶叶红茶和绿茶的两大公用品牌。
“与‘大佛龙井’一样,我们也将利用‘母子商标’的方式管理红茶品牌。”新昌县名茶协会秘书长赵玉汀说。
然而,能否复制“大佛龙井”创建的成功模式?如何在一个基本被“滇红”“祁红”“宜红”及“正山小种”布局完毕的国内红茶市场分得一杯羹?甚至在已有“会稽红”、“越红”等十几个红茶品牌崛起的绍兴区域市场赢得优势,依然是摆在“新昌红茶”面前的课题。
借助“大佛龙井”影响,积极搭建宣传推介平台,不断扩大“天姥红”品牌影响,打造红茶版“大佛龙井”。这无疑是业界最认可的一种模式。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绿茶和红茶加工工艺不同,目标市场也不尽相同,从目前接受红茶的群体来看,很大一部分为新茶客,并不是从喝绿茶转移过来的,因此红茶营销需要侧重新市场开拓,完全利用绿茶渠道,不一定行得通。
此外,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除了产品本身优异的品质之外,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新昌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对“大佛龙井”的文化内涵挖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红茶的历史文化研究近乎空白。
- 浙江茶业谋变“绿肥红瘦”格局 红茶红得起来吗
- 高温天杭城超市冰红茶销量增百倍 高速上爆胎事故增多
- 绍兴55万亩“会稽红”牵手增收梦 夏秋茶香迎四方客
- 绍闽联手打造精品红茶 为本地茶农每年增收近10万
- 会稽红茶业 100克五星级“会稽红” 1136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