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穷画家琼西看着窗外的叶子一片片飘落,觉得时日无多,画家贝尔曼深夜冒雨在墙上画下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的叶子,重新点燃了琼西对生命的希望。
人之将死,赤条条地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管子,大小便失禁,像台吞币机器一样,每天吞下几千元,以为可以换得希望……
但这些努力都无法阻止最后一刻的到来,最终我们的亲人还是走得那么难堪。
怎么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更有尊严?最近,绍兴市人民医院推出“安宁疗护”,这在浙江,还是第一个。
前天傍晚,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肿瘤科某病房,一阵音乐响起,83岁的王老太拉开抽屉,拿出手机:“白血球3000多,血小板……”她跟儿子报告着自己放疗后的情况。
这家医院的肿瘤病房50多个病床,从来都没有空的时候,走掉的病人空出的床位,马上会被新来的人填满。医生护士和病人彼此心照不宣——在这里,生命的时间已经缩略到以天和小时计了。
作为“安宁疗护”的具体实施者,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诸海燕今年38岁,是她最早从台湾引入了这个安宁疗护的理念。
去年年底,她去台湾义大医院学习。半个月的学习,让这个做了20年医护工作的资深护士难忘,让她震撼的是台湾医院对病人护理的理念。
“癌症末期的病人,从进医院开始,医院就开始帮他策划,怎么体面地走完生命最后的行程”。
诸海燕说,去台湾学习,原来也是带着任务的,“院长希望我们学习先进的护理经验,提高病人的生命品质”,诸海燕回去后,跟院领导一汇报,院里经过商量,决定引入安宁疗护。
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医院决定先在肿瘤科病房试点。
不是放弃治疗也不是安乐死
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关于“安宁疗护”的宣传手册上,有这样一封写给病人和家属的信:
亲爱的病人及家属:
您好!
当您或至爱的家人,面对现有的医疗技术无法使疾病痊愈时,除了消极的哀伤,是否还能积极地为自己及家人做些什么?让我们对家人给予爱并使之感到温暖!您可以有以下选项:
A.维持目前的医疗护理,尽力做到减轻其痛苦,直至生命画下休止符;
B.选择在临终或生命征象时,不实施抢救(包括气管内插管,体外心脏按压、急救药物注射、除颤等救治行为);
C.转至离家较近的医院,在至爱亲人的陪伴下让生命画下美丽的句号;
D.办理自动出院手续,留一口气回家,在熟悉的家中让他(她)安详平静地一路走好。
收到这样的信,任何人心里都不会好过,安宁疗护一开始推行并不顺利。
传统的“好死不如赖活”观念根深蒂固,即便机会渺茫,很多病人仍然希望再搏一搏。
病人会这么想,也不奇怪。
“有的人以为安宁疗护,就是安乐死”,绍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马主任说,“安宁疗护,不是等死,而是通过它,可以协助末期病人度过最后一段安适、有意义、有品质的生活。我们重视减除病人的各种痛苦,癌症末期病人和家属所需要的,并非侵入性及增加痛苦的治疗,也不是放弃治疗不理会”。
从决定试点后,诸海燕和护士们开始寻找适合对象。对象大多是医生反复评估后,确认为“经过反复治疗和手术,目前的医疗技术已经无力回天,差不多只剩下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的病人。
一开始,他们会试探性地跟家属交流,“这叫初步试探”,诸海燕说,年初有个肺癌病人住进来,癌细胞已经扩散,“我们跟家属也讲,靠现在的技术,很难痊愈”,但家属很坚决,“说要转院,去上海北京治”。
诸海燕的话被弹了回去。
有时,也会遇到渴望一夜之间康复的病人,曾经住在31号床的一个病人,癌症晚期,诸海燕找家属试探,家属也有此意,但病人一直觉得在自己身上会出现奇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能开展”——安宁疗护的第一准则就是尊重病人和家属的意见。
希望他们走完
道谢、道歉、道爱、道别四部曲
只有病人和家属都同意,诸海燕和她的团队才能开始做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里有“四全照顾”准则——全人照顾,全家照顾,全程照顾,全队照顾。安宁疗护是一个团队互动的过程,团队成员除了医护人员还包括了病人家属和志愿者等。
为了给安宁疗护的病人做好身心辅导,医院还配有专业的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目前,参与到安宁疗护的医院工作人员有20多人。
“有的病人身患癌症,还伴有其他病症”,一个患有肺癌和糖尿病的病人,护士问他有什么特别想吃的,“他说他想吃西瓜”,他已经很多年没吃西瓜了。但病人家属担心吃了血糖会升高。
诸海燕叫来营养师,针对病人的症状做出饮食上的指导,直到营养师说可以吃,病人家属才放心地去买了西瓜,“本来是会有影响的,但相对于癌细胞,这个病已经不算什么了”,“他们想吃什么,就让他们吃什么,即便是医院里不准喝酒,但如果有病人要喝啤酒,也尽量让他们满足一把”。
让这些特殊病人像正常人一样自由,这也是安宁疗护里提倡的“灵性照顾”的宗旨。
对癌症末期病人,疼痛是一把摧垮他们意志的锋利的剑,“我们会用药物来为他们减轻痛苦”,诸海燕他们还买来了便携式音响,录了各种风格的音乐在不同的U盘,当疼痛发作,音乐也可以成为一剂缓释的灵药……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自己感到歉意的人、特别想感谢的人”,诸海燕他们希望进入安宁疗护的病人,走完道谢、道歉、道爱、道别的四部曲,真正做到生死两相安。
今年6月,60多岁的马老伯住进来,医生估计他最多只有3个月时间。平时照顾老人的是他老伴,护士们每次去病房,都看到老人对老太太呼来喝去的,老太太每天都愁眉苦脸。
诸海燕知道后,就问老人:“你是不是对老太婆有意见,每天看你都在骂人?”老人说不是。
“那你要是先走了,你有什么想跟她说的?”诸海燕特地支开了同病房的其他病人,留下老人和老伴。
不一会儿,老太太哭着出来,对护士说:“他跟我说了”。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太太,终于等到了老伴的一句话:“这辈子,你辛苦了!”
最难的是放弃抢救
这些灵性的照顾,对病人和家属来说,都是乐意接受的,最纠结的是病人在最后关头,呼吸无法自主时,要不要再进行抢救治疗?
安宁疗护,在医学上也叫姑息治疗,其中有一项就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放弃无谓的抢救治疗。事实上,对那一刻的病人来说,任何一种抢救措施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即便病人自己同意放弃抢救,但也要家属同意,即便是在早于大陆发展起来的台湾,安宁疗护,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
我的一个台湾同行说他亲人癌症末期时,曾提出要去“安宁病房”,但被家人劝住了,“我们都想尽力尽量去救她”,这个同行直到现在还在责问自己。当时如果辞职在家,一门心思照顾亲人,结果也许会好些,尽管医生也告诉过他——病情已无力回天了。
从绍兴市人民医院今年4月开始推行安宁疗护以来,接受者有10多个,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他们目前都已离开人世,但当记者提出要采访他们家属时,都被拒绝了。
“亲情是最难过的关”,绍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马主任说,有个ICU躺了几年的病人,全身插满管子,只靠呼吸机维持脆弱的生命,毫无生命质量可言,“事实上,家属也很痛苦”。
但作出抉择的家属,可能会面临着隐藏在四周的不孝的舆论夹击,所以大多无法承受这一压力。
这也是很多大型的综合医院都知道“安宁疗护”,却一直没有尝试引入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
赋予最后的日子多一点生命
“我们对现在医学,或者死亡的理解,是否走入了误区”,去年5月,浙医一院康复中心的陈作兵医生知道自己78岁的父亲得了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后,把病情告诉了父亲,并尊重父亲的意愿,不作放疗化疗,回老家安享最后的时光。他还向母亲交待,如果父亲昏迷,不要采取任何抢救措施,如果允许,适当做一些镇静催眠,让他安详离开人世。
对在医院内推行“安宁疗护”,陈作兵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安宁疗护,就是尊严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乐死。尊严死的理念是建立在尊重死亡、理解死亡是基础上。”陈作兵说。
“我曾看到一个数据,说一个人的医药费用,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是花在最后和死神搏斗的那个战役上,但毫无例外,全输了。”他说。
很多时候,面对病情不断恶化的病人,“很多家属一开始就瞒着,等到病人已经无药可医,再问他们有什么可说的,可那时病人已经神志不清,还怎么交待?”诸海燕说。
事实上,安宁疗护,除了让病人减轻痛苦,也是让病人在清醒的时候完成自己的心愿,交待完身后事,不再走得手足无措。
据了解,绍兴市人民医院将于8月在全院推广安宁疗护,“我们虽然无法替生命多添一点日子,却能赋予日子多一点生命。”
(都市快报)
- 杭州市级医院全面推行市民卡“智慧医疗”服务
- 拿农药“精制敌百虫片”防蚊止痒 三女子身中剧毒
- 受连续高温天气影响 宁波各大医院急诊人数增三成
- 杭州市三医院组织“清凉服务月”志愿者活动
- 两医院电脑系统10天两度瘫痪 医院信息安全引关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