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领悟习总书记青年成才思想
2017年06月05日 16:59:45 来源: 浙江在线 陈寿灿 李佳威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经常通过报告会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上发表短论的形式,走近青年大学生,或聊人生,或谈形势,发表过众多启迪青年大学生成才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精到深邃、精辟入里、精彩至极。概言之,青年大学生应重基本、勤实践、勇担当、承传统。这些重要论述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相关论断是一脉相承的,可谓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成才思想的浙江根脉。

  重基本:教导青年大学生“把握人生中最基本的东西”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以“同大学生谈人生”为主题,为在杭高校学生作报告时指出:“虽然人生道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虽然人生问题很复杂,但要害在于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每个人的人生各有不同,但不同的人生,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把握的。”

  这里,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最基本的东西”指的是青年大学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青年大学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呢?习近平同志给出的答案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最起码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这一重要论述极具务实性,不仅阐明了青年大学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而且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可谓高屋建瓴,底蕴深厚,深刻领会,受用无穷。

  习近平同志教导青年大学生,要从“对自己负责”开始,继而做到“对祖国、社会、人类负责”的逻辑,体现的正是从“修身”到“平天下”的成才路径。“对自己负责”即“修身”,“对亲人负责”即“齐家”,“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即“平天下”。只有先把握好人生中最基本的东西,先积累好成长成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继而才能成大器、立大业。青年大学生应有“齐家”“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但要谨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应有仰望星空的美好梦想,但需时刻脚踏实地。厚积才显高远,厚积才有底气,厚积才能薄发。

  勤实践:提醒青年大学生“既要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

  青年大学生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就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掌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技能,而学习和社会实践是青年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途径。2006年,习近平同志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既要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的要求。

  做到“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2006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发文指出:“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求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藏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07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发文指出:“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充分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的确切真实,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积极寻求新对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唯一途径,知行合一基础在求知,重点则在实践。“读好课堂上的书”需要青年大学生做到学思结合,主动联系社会实践;“读好社会上的书”更需要青年大学生投身实践第一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升华所学。只有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青年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勇担当:引导青年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

  关于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与担当,也是习近平同志经常与大学生谈及的话题。2005年6月,他在为在杭高校学生作报告时指出:“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应该把个人的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指导、规范个人理想,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和未来。”青年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实现和国家事业的繁荣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青年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另一方面,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又为每一代青年群体个人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和基础。青年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最终定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党和国家的事业离不开青年的奋斗,青年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是高尚之举、紧跟时代之举、赢得未来之举,也是收获之举。

  承传统:寄望浙江青年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浙江精神”

  2006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大学为在杭高校大学生作报告时,曾经向同学们介绍过浙江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他指出:“博大精深的浙江文化精神,是浙江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作为一名在浙江读书的大学生要了解浙江、热爱浙江,进而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民族,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浙江精神,是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浙江文化经济交融互动,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全省人民具有更高更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和社会道德标准,更需要作为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浙江精神的引领和激励。”

  经济发展的背后需要文化的支撑。当前,浙江正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和“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打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努力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两富”“两美”浙江的美好愿景,都离不开浙江精神的支撑。

  在浙青年大学生是浙江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应该学习浙江精神,感悟浙江精神,实践浙江精神,弘扬浙江精神,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进而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作者分别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

标签: 青年大学生;习近平;浙江;青年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