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六十余年铸就一把神刀 彭淑牖:中国外科常青树
2019年02月02日 07:41:34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方序

CshKHlxUgqSAJYmnAABSmAjGCEc069.jpg

  人物名片 彭淑牖,1932年出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1955年起开始从事外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获得何梁何利奖,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646篇,曾留学于英国。在肝、胆、胰、脾、胃、肠等整个普通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誉为“难肝癌”的攻克者。至今仍然奋斗在临床第一线,每年施行大手术200多台,有外科常青树之称。

  十年前,快八十岁的彭淑牖和几个学生一起,到泰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会议结束后,一行人到海边游泳。学生说,“老师,我们几个比赛,您给我们当裁判。”彭淑牖摇摇头,他曾在大学时拿过游泳比赛的奖牌,怎么甘心在沙滩上当裁判?

  于是,师徒几人一起下水。游了一小段,学生纷纷露出水面换气,目之所及却见不到老师的影子,一下子慌了神。

  过了一会,彭淑牖在几米外冒了头,又马上潜回水中。学生们万万没想到,老师的体能还保持得那么好,水下憋气和游泳距离甚至超越他们。

  这是彭淑牖忙碌工作中难得的悠闲时光,也正好折射出他六十多年的行医生涯——在肝胆胰外科这片辽阔的海洋上,他憋足气、绷紧肌肉、冲破海浪的阻力,一路奋力前行。身后,是一群追随他的“彭家军”。

  年近九旬,他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彭淑牖87岁了。

  第一次见面,你可能会被他的外表所迷惑:身穿黑色皮夹克,戴着灰色格子围巾,隐隐约约能看到认真打好的领带,手里拎着一台苹果笔记本。最多,是一个70多岁讲究的老人。

  彭淑牖口中所说的“做点工作”,其强度会让不少年轻人都感到惭愧——

  大多数时候,他早上7点准时出发开车到浙医二院。如果遇上车牌限行,那提前半小时就要出门。

  一周里,他在浙医二院和邵逸夫医院分别有半天门诊,病人都是从全国各地赶来,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的疑难杂症患者。每周还要安排一两台复杂手术,经常是在外省,他可以连续站几个小时跟完一整台手术。

  每个周末,他就变成了“空中飞人”,往来于不同的城市、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有时候刚作完报告,拎起包就匆匆赶去下一个城市。他自己制作、更新幻灯片内容,剪辑手术视频,为的是让后辈学习到最新的临床病例和学术进展。

  有趣的是,他最重要的发明和几百篇论文,恰恰都是在60岁之后诞生的,“这也许可以给年轻人一些启迪,几十年对于外科手术‘完美方案’的找寻,终于让我得到了灵感的喷发。”

  一双普通的大手,自创出一套“彭式武功”

  对外科医生来说,灵巧的双手永远是他们最锋利的武器。彭淑牖的手大而厚实,指节很粗,手背上几条青筋清晰可见,显得强劲有力。这双手,闲时会握起乒乓球拍拉个正手。而工作时间,这双手时常在腹腔内游走,是学生们观摩学习的对象。

  正是这双普通的大手,发明了“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价格比国外同类器械便宜上百倍,作用却更上一筹;开创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成功解决了胰腺手术后“胰漏”的世界难题。

  手术工具和方法的改进,让他攻下高位肝门胆管癌、胆囊癌、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等原本常规方法无法治愈的疾病,帮助那些被判处死刑的患者重获新生。

  在这双大手的呵护下,一批又一批的“彭家军”茁壮成长,里面有26位博导、3位长江学者,全是全国三甲医院外科界的领军人物。他们至今关系紧密,经常在微信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疑难病例。

  他亲历中国医学快速走向国际舞台

  近十五年来,彭淑牖受到国外主流外科学界的肯定,先后当选美国、英国、欧洲和法国的“国外荣誉院士”。这些殊荣,在他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踏出国门时是难以想象的。

  1981年,改革开放伊始,彭淑牖对国外同行充满好奇。当时大姐在英国皇家肿瘤研究院工作,可以为他提供经费,所以他毅然选择公派自费留学英国,成为一名49岁的大龄留学生。

  在学习交流中,他发现国外的医疗设备远超国内,教育科研也更加严谨,但单纯从外科手术水平来说,国内的医生并不输他们。

  在一次胰头肿块切除手术上,作为助手的彭淑牖提醒主刀医生小心胰管,但医生不以为意,觉得这只是“纸老虎”。结果,这位同行真的一不小心切断了胰管,具有腐蚀性的胰液瞬间流入腹腔。

  彭淑牖在英国没有医师执照,不能上台操作,就口头指导他们“内外引流”。后来,他以此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了权威期刊上。

  二十多年过去,彭淑牖已经从西子湖畔的大本营走上了国际舞台,外国专家也不再轻视他的意见。

  2005年,他在德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介绍了肝脏肿瘤手术的“中国标准”。会议主席听完后,马上请他为自己一位同事做手术。

  这位同事是五官科医生,大肠癌转移到肝尾叶,当地医生认为手术难度太大,只能进行化疗。会议主席从彭淑牖的报告中看到了希望,后来两人携手为他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对于自己的从医生涯,彭淑牖有一个简单而精准的概括,“我救治了一批常规难以治愈的病人,助力促进外科发展,培养了一批外科人才,也为国家争得了一些荣誉。我觉得,我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标签: 彭淑牖;外科医生;中国医术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1902/W02019020228430717918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