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诗意西湖
2021年06月27日 05:23:24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一部杭州诗,半部在西湖,这里的西湖既是指世界文化遗产的西湖,也是指西湖区范畴内的实地实景。“半部在西湖”的诗歌中,有革命志士写下的诸多诗文,这是西湖的光荣,是杭州的自豪。

  诞生于浙江第一师范的湖畔诗社,堪称中国第一个白话诗社。诗社的四位核心成员是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和冯雪峰,这其中应修人、潘漠华是革命烈士,冯雪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为我国文学界的领导人,汪静之后来在人民日报社和中国作协工作,退休后定居在杭州。

  湖畔诗人在西湖边结下同人诗社,一起游山玩水,写作了大量跟西湖有关的诗篇,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有一部分则是以景来抒怀咏志的。以参加过红军长征、党内跟鲁迅先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冯雪峰为例,他在1922年的3月29日,写下了《灵隐道上》一诗——

  在到灵隐去的那条路上,/我们碰着许多轿子;/但我只留眼过一把。/轿夫底脸还没有洗,/可见他们底早餐也不曾用过了;/但这时太阳已经很高了。/轿内是个一个年青的妇人,/伊坐得很端正,/却睨着眼儿看着我们;/伊虽打扮得很美丽,/却遮不了满心的悲苦。/——于是我们知道/苦痛的种子已散遍人间了。

  而应修人写西湖则完全是航拍和使用大摇臂的感觉——

  从堤边,水面/远近的杨柳的掩映里/我认识西湖了!

  应修人还在六和塔下写下了《江之波涛》一诗,他的前六句是这样的——

  江树一步步移到眼底了。/海边一回回拉到天幕了。/一级级我登上六和塔底最高级了。/西湖给月轮山搂入了怀里吗?/我移看伊底爱,/赠给钱塘江吧!

  革命烈士潘漠华在“伴修人、雪峰、静之游西湖”时写下了《塔下》,其中第二节是这样写的——

  保俶塔下留连着夕阳的古道上,/我们晚静的心里,/各自梳理着今天底游情:/把草花放在笛头;/手儿交在背后,/懒懒地慢步归来。

  1923年,瞿秋白在俞平伯的陪同下去看望在杭州休养的胡适,之后他写下了《飞来峰和冷泉亭》一诗,发表在1923年7月20日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后来又刊发于《新青年》季刊第二期,因为没有被选入《瞿秋白文集》,所以不易看到,此诗的全文是这样的——

  飞来峰下坐听瀑泉,/我恨不能再乘风飞去。/且来此冷泉石上,/做个中流的砥柱。/只听你湍流奔泻,/急节繁响怒号千古。/始终听不出个:/你为什么飞来,/为什么又飞不去?”/难道虚名儿叫冷,/出山心却热!——/怪不得这样咆哮奔放,/如泄积怒,/毕竟也枉称飞来,/原来是力求飞去。

  从此诗也可以看出,革命家也是诗人本色,瞿秋白后来娶杭州萧山女子杨之华为妻,成为革命爱情的美谈。

  而写西湖、写杭州者中,量多质优、传播甚广者,当属革命烈士、文学大家郁达夫,且不说他日记中对西湖区范围内物事的描述,仅单篇文章的题目就有《西溪的晴雨》《花坞》《龙门山路》等,由此看出在20世纪30年代,他笔下的杭州城西区域,是个野趣盎然之地。而如果从今天三江两岸的概念上来说,郁达夫无疑是这一块胜地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因为他的游记文章,不少就是写这个区域的,比如像龙坞、留下、花坞和西溪等地,都是因为有了郁达夫诗文的加持,其文化含量就大大增加了,而且从今天来看,还没有哪一个现代作家的游记能超过郁达夫的影响力。


标签: 西湖;诗社;郁达夫;杭州;冯雪峰;瞿秋白;革命烈士;冷泉;西湖区;... 责任编辑: 冯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诗意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