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办好了事,再也不用坐车2小时,办事10分钟。”5月13日,72岁村民叶立法来到章水镇大皎村便民服务分中心,成功完成医保补助事项。据悉,这是海曙在全市率先在高山设立政务服务分站点,也是高山综合服务升级的“高山办2.0”模式。
为切实方便高山群众办事,加快数字化改革步伐,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海曙区政务服务办在原有的高山综合服务“高山办1.0”模式基础上,优化升级为“高山办2.0”,即在章水镇大皎村建立了大皎分中心,为大皎、杜岙、梅龙、赤水4个行政村2000多人服务,使居住在偏远山区的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并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信息化支撑、专业化支持和特色化推广,构建“家门口”智慧服务体系,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高山办1.0’简单来说,就是在章水镇的几个村庄,分别寻找一名代办员,为村民代办各类办事事项。”大皎村的代办人龚和平介绍,他既是村里的文书,又是代办员,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找他帮忙代办,由于平时工作较忙,他会将村民的事项梳理清楚,准备好相关资料,一般一周去一次镇里集中代办业务。
“高山办1.0”让高山群众有了办事途径,而优化升级过的“高山办2.0”则直接在偏远山区设立办事机构,将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记者走进大皎村便民服务分中心看到,近20平方米的空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忙碌着。“我身体不错,每年的医保账户里都会有不少余额留存。听说可以将自己的历年余额转给家人,所以我来咨询下。”在其中一个窗口前,一名村民正在咨询医保共济账户的事项。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使用一台平板电脑,登录“浙里办”APP,简单几个步骤下来,就教会了村民怎么绑定家人的账户,并把历年余额划入共济账户。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高山群众,大皎村便民服务分中心采用每周轮班制的形式,往山上派遣窗口服务人员。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当超出分中心办理范畴时,“线上直通车”平台就会发挥作用。遇到难题时,山上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或者浙政钉等形式向乡镇或是区里咨询,并且提供线上办理服务。据章水镇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郑平介绍,通过各种形式,“高山办2.0”能有效解决村民“办事十分钟,坐车两小时”的烦恼。目前,大皎村便民服务分中心已可以办理人社、民政、医保、残联等各类事项160余项。
针对大皎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较多的问题,中心还会按照包片的形式进行走访,排摸辖区内村民的情况,再根据排摸情况,对部分村民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直接将政务服务送到家中。
“未来,在大皎村便民服务分中心的边上,将会建立政务服务自助办理区,涉及村民的高频事项,都将按照办理流程制作成小视频,一步一步地教会村民如何使用,让高山群众享受‘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郑平说,接下来,他们还会在杖锡村附近区域再设立一个分中心。
其实,章水镇大皎村便民服务分中心只是海曙区“高山办2.0”的一个缩影。在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的当下,为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的便民服务窗口,海曙区还在不断深化“高山办2.0”,逐步通过网办、掌办来替代原先由代办人员递送资料到乡镇办理业务的服务模式,以数字化迭代升级家门口服务水平。
“下一步海曙将推出流动政务车服务,进一步填补由于地广人稀造成的服务空白区域,流动政务车定期在所有镇乡(街道)流动,也可以提供预约服务等,让服务形式多样化,群众办事更方便。”海曙区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