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手工绘制的特殊“党旗”

2021-05-07 20:23:42 读嘉 记者:樊根苗 通讯员:吴梦杰 周 阳
 

  编者按:

  一面特殊的“党旗”、一个破旧的皮箱、四枚黯淡的银戒指……作为红船旁的千年古镇,新塍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嘉兴地区革命斗争的主要活动地。嘉兴地区第一个地方党小组、第一个组织架构完整的县委在此建立。这里更是嘉兴武装斗争主阵地、解放嘉兴的第一站,因此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和红色印记。

  今天是嘉兴解放72周年的纪念日。为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根脉,让这段红色记忆镌刻在人们心底,即日起,晚报策划推出“探访新塍红色印记”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实地走访,以独特的新闻视角重温峥嵘岁月,从中汲取磅礴的红色力量,为推动跨越发展、蝶变跃升提供不竭动力。

  【印记】

  “这不仅仅是一面‘党旗’,更代表着一种信念和责任。”昨天上午,在新塍镇沙家浜初心教育基地,讲解员潘雪芬难掩激动之情,她正在为参观团介绍革命家沈如淙和“一面党旗”的初心故事,“每一次面对这面特殊的‘党旗’,我都会感到一种前行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党的象征和标志,而珍藏在沙家浜初心教育基地的这面特殊“党旗”,其左上方画着一颗五角星,中间交叉着镰刀和斧头,图案、式样和现在的党旗相比都有所不同。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背后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那么,这面“党旗”到底经历了什么?和中共嘉兴地下组织负责人、吴嘉湖独立团创建者之一的沈如淙又有着怎样的关系?随着采访的深入,一段尘封的历史缓缓打开。

  【故事】

  抗日救亡志不渝

  这面老“党旗”的来历,还得从80多年前说起。1937年11月,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进了江南小镇新塍。气焰正盛的日寇穷凶极恶,多次对小镇进行轰炸与抢劫,让一座原本繁华富庶、安逸祥和的千年古镇变得商贸凋敝、民不聊生。

  山河破碎,家乡沦陷,面对如此凄惨的时局,1939年,年仅19岁的沈如淙在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驱逐日寇,奋起救亡”成了他的人生目标。为了寻找抗日救亡的机会,沈如淙来到沙家浜小学,手执教鞭立居讲台的同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同年11月的一天,在同学诸文翰和计欲追的介绍下,沈如淙在沙家浜小学认识了浙江省战时政治工作队第二大队新塍工作组的负责人蒋绍洲。蒋绍洲关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方法与经验,使沈如淙的情绪从困顿变得高涨、活跃起来了。

  不久之后,计欲追又带着另一位同志刘明来与沈如淙会面。计欲追和刘明此行的目的是要办读书会,沈如淙表示赞同。在这样积极有为的氛围中,沈如淙认真参与读书会的各项工作,如饥似渴地汲取革命理论知识,逐步踏上进步的革命阶梯。新塍的革命星火微光开始照亮黑暗的时代。

  一笔一画制“党旗”

  嘹亮的革命歌声,高涨的抗日热情,在沈如淙等人的努力下,唤醒民众的工作做得很出色。1940年4月的一天,计欲追和刘明又来到沙家浜小学,正式找沈如淙谈话,沈如淙讲述了自己思想上的认识过程,并决定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发展党员,新党员都要在党旗下宣誓,对着党旗宣誓就是向党宣誓。”潘雪芬告诉记者,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下,沈如淙等人并没有党旗,甚至连党旗的样式都不知道。为了能够站在党旗下光荣宣誓,沈如淙等人决定自制党旗。

  他们从镇上悄悄买来红布,又向学校的美术老师借了绘制图案的颜料。凭着组织里上过前线的同志描述的党旗的样子,画了一颗五角星在旗帜的左上方,代表着希望,中间交叉着镰刀和斧头,象征工农革命。

  1940年5月,在计欲追家后面的一间密室里,刘明作为入党介绍人,为沈如淙和计欲追两人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和毛主席像,沈如淙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铮铮誓言在耳畔激荡,催生他发出革命救亡的呐喊。

  就在沈如淙入党后不久,新塍镇第一个党小组成立。党旗的召唤,让党组织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当时,它鼓舞了很多人,看到党旗,也就看到了希望,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凝聚力的召唤。新塍镇的革命斗争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手记】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面自制的“党旗”为沈如淙和无数党员同志,立下了一个信念:自强自立,赢得中国人的尊严!而对于沈如淙来说,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后来的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党始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现如今,在沙家浜初心教育基地,每每有参观团来访,“一面党旗”的故事都会在耳畔响起。新塍镇个体劳动者协会党支部书记陈国荣认为,这是一种提醒和鞭策,提醒党员牢记党史,不忘初心,鞭策党员在党旗的引领下,砥砺前行,焕发红色古镇的新魅力,把新塍建设得更加美好。

  近年来,新塍镇不断整合红色资源,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做好红色研学工作。今年初以来,沙家浜初心教育基地已接待全国各地250余个参观团队,人数近7000人次。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激发红色精神,这个红色古镇绽放出了新的容颜,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责任编辑:江小来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党史学习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