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录取已接近尾声,可是余波远未尽。成绩好的被如意学校录取当然是欢喜,可是因成绩不理想或差一两分跟名校擦肩而过的,自然有些不甘心。这些天,许多考试失利的考生家长不约而同地为“借读”而东奔西走。可是部分学校开出的高价码让考生家长犹豫不决,有些价高的学校都快接近十万元了,但为了让孩子能挤进名校,只能咬牙承受,不过,大家心里实在对这上涨的“借读生”费颇有微词。
为求名校一抛数万元
小孙虽然也算是初中名校毕业生,但中考成绩却不理想,才考了不到400分,离第一批录取学校的分数线有不少的距离,更不用说进七所省一级重高了。可小孙父亲原本算盘是这样打的:女儿如果发挥得特别好,应该可进一级重高;如果正常发挥,进一个二级、三级重高应该问题不大。可是结果却连第一批次学校都进不了,小孙父亲不禁傻了眼。
女儿上不了好学校,做家长的不能不管啊。所以几天下来,小孙父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打听哪所学校可办理借读。可是几天下来,都是一样的结果:名校一听小孙的考分就纷纷拒绝。前天,好不容易有所刚刚被评上三级重高的学校向小孙开了一丝门缝,小孙父亲哪敢再挑三拣四,立马从银行取出几万现金就直奔学校而去,心中纵有一万个不满也一点不敢讨价还价。
记者昨天从杭州某重高了解到,今年因分数线高,在分数线揭晓当天,学校就接到大量的要求借读的电话,虽然学校定出来借读的门槛挺高:不仅要另交好几万的借读费,还必须超过450的分数才行。可是即便这样,两天之内学校借读名额就全部用光了,家长们如此“奋不顾身”,实在令人惊叹。
借读先问问自己“实力”
某重高校长告诉记者,最近来联系借读的挺多,但家长们大多一厢情愿,有的甚至没想过要征求录取学校的意见。
他说,要求借读的学生和家长,要先问问自己:一是家境是否富裕?高中学费本来就不低,再加上一次性要拿出好几万元,价高的学校都快接近十万元,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真的能负担?二是孩子发展有没有潜力?仅仅因为考场没发挥好,差了几分,而学习又是很自觉、很有上进心的孩子借读效果较好。第三,家长、学生的心态如何?虽然学校不会刻意去区别对待借读生与非借读生,可借读生他自己本身心态没调整到位,总是在意自己的借读生身份,反而会加重心理压力。
借读并不是治病良方
其实大多数借读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借读在名校成绩就进步神速。某重高的教务处处长告诉记者,据他多年对借读生的观察,绝大部分在经过三年时间后,仍然与其他同学有不少差距。
对此现象,杭州市教育局高中处处长黄建民分析,许多家长习惯于从外因给孩子创造条件,以为花了钱把孩子送进名校,就算尽到了做家长的责任,寄希望于学校创造出奇迹来,其实真正影响孩子学习进步的还在于内因,学习最终要靠自己的。因为借读的学生都是些没有达到重高录取要求的学生,本身他们跟正式录取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借读生的心态往往要担上成绩、环境、家庭三重包袱。所以家长们要善于从孩子的真正需要出发,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更为重要,这是已经被很多例子证明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越来越全面了,考入大学并不等于已经成为人才。因此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的长远发展,把视角扩展到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身体素质、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上,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也要考量学校的这些方面,因为这些素质是远比分数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