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片:
王金良1963年9月出生,海盐县植保土肥站站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
农民致富靠技术
1月14日下午
浙江在线01月22日讯
雪后初霁,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于中午启程赴杭州出席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加这么盛大的会议还是头一回,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一片片田野,心情难以平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一直在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化加快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与之相比,农业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是弱势产业。与城市相比,农村还有不小差距。
工作的第一天,我在日记里写道:我将深深扎根在这片黑土地里,发芽、开花、结果。这二十多年来,我大胆实践,先后解决了“沿海沙性土壤地区安全化学除草技术”、“杭嘉湖蚕桑地区安全用药及无害化治理技术”、“新农药取代甲胺磷防治水稻纵卷叶螟技术”、“水稻稻曲病科学防治技术”等难题,并通过实施农业丰收计划和星火项目,大面积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农业战线的代表,更要关注“三农”问题。我暗下决心,要更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学到的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推广开来,帮助农民群众致富。
浙江农业现代化
要有浙江特色
1月16日中午
今天上午,备受瞩目的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了。我知道,在我的家乡海盐,植保合作社的全体成员也正和我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收听政府工作报告。中午,合作社社员张紧跟打电话来,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说,他们不仅收看了开幕式盛况,还聚在一起讨论今后合作社如何发挥效用服务于农民的事。我鼓励他们努力干,真正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落实到基层,当好农村合作社的领头雁。
通完电话,我又想了很多。我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情感。这几年,海盐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年老体弱,素质相对较低。
考虑到农事操作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作业时间要求紧,而现有的农业服务体系又难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要求,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率先牵头兴办了植保合作社和测土施肥合作社,创造性地开展“代防代治、统防统治”植保社会化服务,并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全省率先尝试农业全程社会化专业服务模式,为创新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省将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我想我们走对了路,也将继续探索下去。
为农业说话,为农民办事
1月20日晚
晚饭后,本想出去走走,可突然想到了“强农兴农”一词,于是又一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来自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我深知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达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我和同事们通过长期观察和深入分析,认为农业落后最主要的原因出在部分农业配套制度上。由于体制的瓶颈制约,一些地方的农业呈现无组织、无计划、无品牌、无效益的状况。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低,导致了农业效益低下。因此,这次人代会上,我向大会提交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议。会议期间,代表们的热烈讨论让我感受非常深刻,思考的也更多了,想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是一个瓶颈问题,于是我又写下了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推动土地有序流转的相关建议。我相信,农业、农村、农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