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一场以“节约”和“集约”为主旨的“改天换地”,新换了月明村的版图:同是在这一地盘上,535户人家扒了老宅盖新楼,而占地面积仅是原先村庄建设用地的1/5;宅基地复垦之后,新增耕地可达1518亩,超过了祖辈留下的900多亩耕地“遗产”;随之,一个投资500万美元的大型农业开发项目在这片处女地上落户。
这就是长兴县夹浦镇月明村乡亲跟记者津津乐道的新“土改”带来的变迁。
记者看到,长风涧小溪从村庄穿过,南岸的农户新区在为乔迁与元宵而张灯结彩,北岸的楼群工地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拔地而起。这个半山区村庄,最近刚被评为全县的“最美乡村”。
村委会主任叶宝富告诉记者:3年前这里却是原始村落的景象,农舍像倒翻了的棋子零乱地散落四处,水田旱地被割得像一块块碎补丁。
2006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在谋划新农村建设时,就打算走活土地这盘棋:把散落的农户拆迁过来,集中安置,搬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局放样的新村里,不仅能不占耕地,而且节约大量用地。
在县国土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月明村的复垦工程在人们的疑虑中谨慎起步。先期只在南岸动手。不少村民攒着钱,一心想盖新屋,巴不得想赶上这个好时运。他们到苏州、湖州跑了一圈,瞧见了那里的农民新区,等于吃了“定心丸”。
在完成所有法律手续之后,全村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新“土改”:规划上墙,政策上墙,政府补偿多少,自家出钱多少,人人心里有个底。一家一户丈量田地,评估旧屋,移苗补偿……都是由各组选出村民代表与村干部一起来公正办理。
拆房啦!搬家啦!月明村呈现一片“废墟的灿烂”。老屋宅基地、园地,水塘、荒杂地,成片开垦为标准农田。村民的新家则在非耕地的区块里打桩夯基,村办公楼、幼儿园、老年活动室、医疗服务站等公共设施也同时开工。
困难户吴治仙患有残疾,丈夫去世后守着泥坯房,实在掏不出钱来盖新楼。村干部四处募集捐助,为她申请补偿资金和危房改造补助,还一手揽下了新房施工。当她拎着不多的家当走进属于自己的新楼时,恍若“换了人间”。
村支书薛成坤的伤腿里还嵌着钢板螺钉,却为村里“翻天覆地”的大事跑上跑下,忙在田间地头。大大小小的会议,都放在晚上开,有记录的会议就开了120个;凡是涉及复垦工程的所有项目都对外公开招标,前后已经举行了15场。
76岁的老党员吴洪炳告诉记者:“老薛带头拆掉自家正房后,一直在破旧的披间里过渡,直到南岸村民全都搬进了新楼,他家才最后一个动工。去年他忙得60岁生日忘了过,可村民们替他惦记着。等到全村都搬进新楼,一定要为他办一桌祝寿酒。”
月明村南岸工程如期推进,宅基地复垦新增了544亩耕地。原先观望的北岸298户村民等不住了,急切盼望复垦上马。去年7月,当南岸237户村民住进新楼之时,北岸村落的拆迁接着铺开,预计今年7月全面完成宅基地复垦。届时,全村可新增耕地总数达1518亩,而新村和个私企业集中安置的面积仅占地330亩。
千百亩新土地豁然开朗,为月明村铸造了一个“聚宝盆”。听说因公路拓宽,相邻的长平村有部分耕地被征用,村干部立即赶到镇政府,要把那块耕地的肥土先掘下一层来,覆盖到月明村的处女地上。光是这一层适宜耕种的肥土,就回填了3.2万立方米。
村民是新垦土地的主人,掂量着怎么生财?若是再分到一家一户,零打碎敲不行,规模开发才是出路。村里只是划出人均一分的自留菜地,其余的土地全部通过流转机制,由村集体返租,引进大型农业开发项目。记者看到,大棚钢筋和简易房板材已经运进村里,这里将建成高端花卉苗木基地,再造一个观光农业景区。这么一来,村民往后可从基地收益中获取入股分红,中老年农民则在家门口的基地里当园林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