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
49岁的徐杏菊原是宁波市一家国有大企业的职工,下岗失业后找了好几个单位打工,因离家太远,孩子读书也照顾不上,丈夫几次要求她辞工回家算了。当听说她家所在的社区招聘养老服务员后,她主动去应聘。她说,做养老服务员,上班就在社区里,既能挣钱又能顾家,丈夫对她现在的工作很支持。
宁波市海曙区近年来探索尝试低成本广覆盖、社会化、亲情化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建设没有围墙的敬老院,被认为是当前解决我国老龄化浪潮来临的一条有效途径。
海曙为宁波市中心城区,现有常住人口35万,其中60岁以上有5.3万人。海曙区委书记陈善君说,在5.3万老人中,孤寡、独居以及空巢家庭就占了2.25万人,占老人总数的42%。而现有的专业养老机构却明显滞后,辖区内4家福利院仅有1200张床位,要满足数以万计的老人需求,无疑是杯水车薪,“现实逼着我们要走新路子。”
海曙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基本思路是依托社区现有基础,政府掏钱买服务,整合资源,低成本广覆盖,化较少的费用,尽可能让更多的老人受益。
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海曙区疏理了三个层次,一是8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首批共有603人,社区聘请了176个服务员,由政府出资支付劳务费提供上门服务;二是70岁以上有困难的老人,共有1260人,敬老协会物色培训了429个义工,通过“义工银行”储蓄劳务的方式,组织对口服务;三是60岁以上的其他老年人群,则以非赢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采用适当收取劳务成本的办法来满足需要。
陈善君说,我们有个测算,建设一个拥有基本养老保障功能的福利院,每张床位初期一次性固定投入至少为5万元,若标准再提高些,则增为8至10万元。考虑到土地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人员管理、运作费用等,每年每张床位政府至少要贴补3500元至5000元。而居家养老,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上门照料困难老人,每月仅需支付人工费用165元,全年不超过2000元。如果在社区建一个带有日托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政府利用社区闲置房屋稍加改造,只需投资10来万元,就可以为社区的老人提供多种服务。居家养老这种低成本广覆盖的养老模式,不仅在经济上适合我们现在发展的水平,从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而言,也易为老人和子女所接受。
居家养老人作为一项慈善性新兴事业,该由谁来办呢?海曙区长彭朱刚介绍说,海曙专门成立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性非营利机构——宁波市星光敬老协会,参加的有区政府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中,政府负责规划、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具体任务委托敬老协会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政府财政拨款的使用是完全透明的。
陈善君说,现在我们正在设想,下一步要将居家养老模式扩大到居家养老助残,让更多有困难的群体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帮助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