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7月15日讯 坚持推进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点和动力,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文化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浙江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
——摘自《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
坚持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这是《纲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的根本目的是,到2012年,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逐步形成。
“推进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天行说,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僵死的文化。没有创新的文化,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发展繁荣。尤其在当前,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文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根本性影响,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不断增强文化的创新能力。
推进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推进文化创新的丰富源泉。吴天行说,近年来,我省广大文化工作者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征程中汲取素材,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采撷养分,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推陈出新,创作出了《海之门》、《村支书郑九万》、《典妻》、《五姑娘》、《陆游与唐琬》、《公孙子都》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开发出了影视动漫、网络游戏等各种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文化样式。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从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发现题材、触发灵感、汲取养分,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浙江风格的文化精品力作,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
推进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创新的中心环节。吴天行说,自从2003年我省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以来,省委、省政府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作出了“转出一批主体、改出一批主体、放出一批主体、扶持一批主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大大激发了文化生产力。今后5年,我省将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和文化发展环境,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
推进文化创新,必须注重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在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现代高新技术越来越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吴天行说,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落实在文化对人的影响力。要让广大群众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特别需要创新文化传播途径,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最大范围的传播,把先进文化输送到群众中去。今后5年,我省将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在报刊、出版、印刷、广播影视、舞台演艺等传统产业的运用,全面推进广播影视制作、传输、发射、播映、存储、交换以及广播影视和演艺后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积极发展电子书、数字电视、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努力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实践样本】钱江浪花艺术团广受欢迎
我省在全国首创的“钱江浪花艺术团”文艺演出直通车,因能迅速地把一辆车变成一个绚丽的大舞台,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变形金刚”,受到了群众的热捧。
2004年5月,为了让群众能方便地享受文化,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共同出资组建了钱江浪花艺术团,艺术团建立了一个拥有戏曲、曲艺、歌舞、杂技四大类的“节目库”,以直通车形式为城乡基层群众提供菜单式的文化服务。
据统计,成立至今,艺术团已在浙江的500余个乡、镇、村演出700余场,观众达到200余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一花引来万花开。在“钱江浪花”的示范效应下,全省各地纷纷仿效,类似的文艺演出直通车层出不穷。如嵊州的越剧大巴、衢州的文艺大篷车、平阳的流动剧场等等,它们常年穿梭于基层,为群众送去他们喜爱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