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湖州户籍制度改革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年度优胜奖。这是对湖州市多年来勇于创新,率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好肯定和褒奖。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户口迁移,特别是“农转非”户口的办理,受到严格的计划指标控制,基本处于限制迁移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大批务工及土地被征用农民因无法“农转非”,在城镇的就学、用水用电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1995年6月,湖州市城区织里镇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自此湖州市拉开了户籍制度改革序幕。全市户籍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96年至1998年,开展了以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这一阶段,全市共有16个镇进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共办理户口138311人。通过改革,基本理顺了户籍管理体制,解决了一批长期以来受户口政策限制而无法解决的突出户口问题,方便了行政管理。
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1年,开展了以解决户口管理突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1999年3月,湖州市推出了子女落户随父随母自愿,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购房入户等户籍管理政策。这些户口政策的实行,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短短两年,全市共解决户口迁移33437人,解决了一大批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的夫妻、子女、父母的户口投靠问题。
第三阶段是2001年3月至今,开展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2001年3月,湖州市对户口迁移管理作出了更加具体、宽松的规定,推出“对务工人员已与务工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已交纳养老保险一年以上的,凭劳动合同,养老金缴费凭证当即办理准迁手续”等五大政策。通过改革,阻碍人口合理流动的户籍管理瓶颈基本得以破除。
自户籍制度改革以来,湖州市已办理户籍准迁187万人,其中农转非108万人,许多外来农民工落户湖州,成为“新湖州人”。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以来,湖州全市的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在12个百分点以上,并在2007年达到了524%。对此,在2004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颁奖仪式上,专家点评认为,湖州市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了公民各种权利的基本平等,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政府部门、市场和公民共赢的格局,既为逐步全面打破户口限制,实现公民资格平等提供了可行的实践经验,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作为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湖州的户籍制度改革经验对中等城市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推广意义。在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里,主持人用了一句话高度地评价了湖州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湖州市的这一改革开了全国中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