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5日,《浙江日报》报道了临海县双港区委正副书记带头投资办厂,带动群众入股解决资金困难,开创了台州股份合作办企业的先河,可以说,双港金属薄膜厂是台州第一家打硬股企业,是股份合作制的雏形。
当年担任临海县双港区委副书记,分管全区的社队办企业的王植江回忆起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说:那已是28年前的事情了。1980年,“四人帮”粉碎仅仅只有两年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全国各地带来了春风,但在我们农村,对很多政策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穷则思变。为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区委决定解放思想,把粮食生产搞上去,把社办企业和多种经营抓起来。从1980年四五月份开始,区委发动6个公社联办一个金属薄膜厂,由我负责发动筹办,主要生产涤纶薄膜等产品。但是在建厂过程中,却出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县委、区委对这件事都很支持,县银行贷了7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和原料,但生产涤纶薄膜需要无尘、通风的条件,对厂房的要求比较高,据估算造厂房要2万元资金,而这种“土基”经费银行又不能贷款。怎么办呢?区委商量后决定,厂一定要办,资金有困难,可以借鉴渔民造船打硬股办法。500元为一股,每人所投的股数不限,可以1人一股,可以多股,也可以多人合为一股。入股的期限为一年。一年后还本,并把所得的净利润,除留下公共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以外,拿出20%的利润按股分红,如工厂亏损,则投资者自愿共同承担损失。入股的通知自6月18日在全区8个地方张榜公布,一直到6月25日投资截止期限为止,一个投股的也没有。
由于当时人们有思想顾虑,怕“走偏方向”,几乎没有人敢来投资。针对这种情况,区委再次果断作出决定:区委领导带头买股投资。卢凯书记和我带头买股,把平时积蓄的钱拿出来,每人出250元,合买一股,同时发动机关其他干部投资买股。在书记的带领下,2万元股份很快就卖完了。有了资金,210平方米的厂房一个月内完工,并买来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双港金属薄膜厂很快正式开工投产。就这样,我们依靠自力更生解决了办厂资金不足的困难。一年后,双港金属薄膜厂所有入股的股东都拿到了一倍的红利。
这一年,双港区出现了26家“社社联办”企业。临海全县出现了130多家联户企业,后来发展迅速。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的双港金属薄膜厂没有坚持下来,最终卖给了别人,但因为它是台州第一家打硬股企业,所以它的影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