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着5000年文化积淀和2500年建城史的文明古城。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古城保护,努力提升古城品位,走出了一条符合绍兴实际的古城保护之路,被誉为古城保护的“绍兴模式”。近年来,绍兴还相继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绍兴的古城保护也曾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绍兴加大了古城保护的力度。1998年,着手编制《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1年12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并实施。《规划》从古城保护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点、线、面保护与古城格局、风貌保护相结合的总体框架。在832平方公里的古城范围内划定了五大片、两小片历史街区,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并先后完成了越子城、鲁迅故里、书圣故里、八字桥、西小河、新河弄和石门槛等七片历史街区的保护性详规,确立了历史街区“修旧如故,风貌协调”的保护原则,提出了保护、修缮、恢复、保留、整饬、更新等六种保护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近年来,绍兴先后投入130多亿元人民币,组织实施古城保护工程。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市区相继实施了仓桥直街、书圣故里、鲁迅故里、西小河和八字桥等历史街区保护工程。7年来,已累计完成了110多万平方米的民居修缮,惠及居民10000余户。2006年年底,越王城保护整合工程动工实施,越王城将成为古越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市民休闲生活的集聚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为2010年绍兴建城2500周年写上厚重的一笔。
在古城保护的重点上,绍兴突出历史文物、历史街区、古城风貌、无形文化四个方面。在古城保护的思路上,做到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相结合。在古城保护的时序上,坚持以“点”为基础、以“线”为纽带、以“面”为突破、以“全城”保护为目标,采取分层次、结构性、渐进式的保护模式。在古城保护的方式上,强调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人文自然融合性相统一。在古城保护的内容上,注重传统民居的修复、基础设施的改造、排污管网的铺设和环境风貌的整合。在古城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实行原汁原味的保护、原模原样的恢复、有根有据的重建、有脉有络的创新。
通过古城保护,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保存了绍兴的历史记忆。特别是经过保护修缮的5片历史街区,处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2003年8月,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成功地展示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力,成为中国遗产一个充满生机的展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