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破除“楚河汉界”,摒弃“诸侯经济”,谋求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多方共赢。
经典案例: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都是以城市带的形式存在的:以波士顿和华盛顿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城市带;以多伦多、芝加哥为核心的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大湖城市带;以东京为核心的从东京、横滨到大阪的日本城市带,以伦敦为核心的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英国城市带和以阿姆斯特丹、鲁尔区、巴黎为核心的西北欧城市带。在中国,从“东部开放”到“西部开发”,从“振兴东北”到“中部崛起”,从“整合大珠三角”规划浮出水面到“长三角”与“京津冀”十一五区域规划的呼之欲出……一场以“合纵连横”为主旋律的“大合唱”正在区域经济舞台上立体展开。伴随新一轮的“合纵连横”的展开,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正在悄然改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区域整合的鼓点越强,力度越大,市场化程度越高,该区域间的城市受益越大,发展越快,实力越强。根据2006年底的一项统计,占全国2.2%土地和10.4%人口的长三角经济板块创造了全国25.1%的GDP、27.5%的财政收入、35.5%的进出口总额。有资料显示,在全国35个“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中,有10个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在最近由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长江三角洲有5个城市位居前十名。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谁能更好地接轨上海,谁就能率先崛起”。比如,浙江省作出了“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发挥优势、实现共赢”的决策;江苏省提出,要“学习上海,依托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杭州市提出了“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实现共赢”的十六字方针;南京市提出,要“接轨上海,辐射周边”。在中国其它地区,区域间的“越界行动”频频出现,经济活动难分你我的局面日益看好。
核心提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城市与城市之间是一种“竞和”关系,谁善于打“区域牌”,谁钟情于“组合拳”,谁致力于“全家福”,谁将分享“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好处。谁习惯于“各自为政”,谁热衷于“独善其身”,谁固守“自拉自唱”,谁将在“百舸争流”中陷于被动。新一轮“合纵连横”深度演进和拓展,仅仅停留在“一枯俱枯、一荣俱荣”的认识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战略层面上有新突破——将区域战略真正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规划层面上有新动作——加快“市场互通、产业互补、机制互动、环境互保、信息互享、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环境同治”的步伐;在产业层面上有新动作——形成错落有致,个性鲜明的产业定位;在制度层面上有新动作——区域之间的对话机制、磋商机制、协作机制力求经常化、制度化;在机制层面上有新动作——从政府推动过渡为市场驱动,变政府行为为企业行为。(王志欣/河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