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 老生常谈抓落实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四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五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六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七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动态报道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松阳:传承千年文化精华构建农村文化民生

   浙江在线07月06日讯 松阳县紧紧抓住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有利时机,从文化民生的角度传承松阳千年文化之精华,找准松阳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短板”,以“五结合”为主要举措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全新的农村文化,使群众得文化“实惠”,享文化之“果”。

  建和用相结合,推进城乡资源共享

  通过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多种平台,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不断完善活动室的软硬件设施。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成4个“东海文化明珠”、13个“山花乡镇”,共新建了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118个“小康体育村”,规范村级活动室59个,文化示范户60户;县乡两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现已全面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点已完成80%,已有2万余人次利用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获得了服务,各个农村和社区每年都有组织看电影、听讲座、文化技能培训等活动,其中赤寿乡的界首村,还被评为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

  “送”和“种”相结合,开发乡村文化潜力

  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送器材民众开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送”促“种”积极开发培育各乡村的文化潜力,鼓励和支持开展农民种文化活动。积极开办农村图书流通站,目前已开设了14个站(点),共流通图书77041册次,阅读人数达63431人次;积极开展送书下乡工作,仅去年一年就送书下乡21次,送书12276册;通过贯彻落实农村电影“2131”工程,累计为基层群众放映电影上万余场。我县举办了《古邑茶韵》大型文艺晚会,就有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400余名农民朋友登台演出;更为突出的是去年举办的县首届“农民文化节”,全县20个乡镇都开展了乡乡一台戏、乡村文艺汇演、新农村戏曲演唱、民间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农民朋友还结合所学知识,使《松阳高腔》、《山徐荷花灯》、《月宫调》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表演中得到了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绳抽狮子》、《草狮子》等一批特色节目被重新挖掘出来,世代流传的桂花亭、板龙、篓龙、温州龙、狮舞、抽绳狮子、台阁、船灯等灯彩艺术也逐渐搬上舞台,大放异彩。

  推和动相结合,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通过示范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引领更多的人民群众和民间艺术团体活跃起来,更加自觉的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来,加快推进城市文明进农村,农村传统文化进城市的进程。我县坚持22年的送戏下乡活动,累计为基层群众送去各类演出900余场,共演出节目11700多个,观看人数达60余万人,这在当地农村带动了不少农民朋友们的热情,民乐队、秧歌队、舞扇队、腰鼓队、健美操队、舞龙舞狮队等纷纷组建,经常在节日庆典活动中进行演出。我县还积极帮助民间艺术团体的发展,从器材采购、演员培训、队伍组建、活动经费上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支持。目前玉岩高腔剧团、樟溪木偶剧团、月宫调演奏队等都已能进行独立演出,民间性质的文艺演出队伍逐步形成,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传和承相结合,打造农村文化精品

  在加快推动“下山脱贫、旧村改造”的城市化进程中,更加积极的保护原生态的民俗、民居、古宅、古街、牌坊、戏曲、小调等文化遗产,认真对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采集系统、完整、详尽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现已发掘了300多项非遗文化,其中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1个,省级的有5个,市级的有11个,县级的有43个。我县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阳高腔为代表,板桥畲族文化、民间灯彩文化等传统文化为特色,传承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一股悠久人文历史气息。现今的“桥竹柳新”三月三歌会、“桃花节”、摄影基地的摄影大赛、“竹溪摆祭”、“程路船灯”、“迎神赛会”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基层文化品牌已渐成规模。我县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资源(如张玉娘、叶法善等)、文物资源(如延庆寺塔、黄家大院等),红色资源(如安岱后、小吉浙西南红色革命文化),也得到合理开发,今年将重点结合“桂花亭”、“竹溪锣鼓”、“畲族民歌”等民族民间传统项目,努力打造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精品亮点。同时,我县积极将时代元素融入到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了诸如《求婚》、《情系人民》在内的一批优秀作品。

  培和育相结合,壮大农村文化队伍

  采取有效措施培植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团体的辅导,实施了文化馆文化辅导员包片辅导制度。同时,我县制定出台了相关人才培育政策,比如对民间老艺人开门纳徒的,给予相应的补贴;农民文化骨干每年组织培训;基层优秀的文化站干部、业余文艺骨干、热心文艺演出事业的群众给予表彰,并将其纳入县级文艺演出队伍,让他们边训练边演出,边实践边提高;通过教体结合,从广大中小学校中趁早选拔有艺术、体育天赋的学生,尤其为农村困难学生提供各种必要的帮助。目前我县农村共有各种文艺演出队伍百余支,演出人员已超过2000人。建立乡镇体育活动点11个,乡镇体育社团20个,会员数近20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37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海盐滚灯”有了传承教学基地
·“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艺被“非遗小粉丝”争抢
·我市两民间艺人入选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市14人成为嘉兴市首批“非遗”项目传承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