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 老生常谈抓落实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四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五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六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七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动态报道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念好流转真经 盘活沉睡资本——开化县农村土地流转见闻

   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 近日,在开化县池淮镇,笔者看到当地白渡村种粮大户张玉荣喜笑颜开,他今年从村民新租了30亩水田进行水稻制种,光此一项就实现收入8万多元。这是开化县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土地流转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开化县是个劳务输出县,广大农村常年有8万人外出务工。一方面是大面积的土地由于缺少人耕种而撂荒,一方面是急需土地扩大规模的种养大户。“土地是命根子”这一曾经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土地的市场供求之间慢慢得以改变。在池淮镇夏洲村,全村236户,总人口820多人,其中将近一半的人已外出务工或经商,留下的300多亩田,由谁来代耕呢?

  “他们‘洗脚上田’后都转租给了茶叶大户。”该村党支部书记余华明说,由于近年来茶叶发展形势比较好,县里又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夏洲村在家务农的村民都争相扩大面积种植茶叶,村委会根本不用担心田会抛荒。

  当地名茶合作社老板潘武林告诉笔者,除承包村民的责任田外,他还通过参与村组集体的“机动田”招标,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在滩头村,曾经的十里干滩无人愿种的土地,每亩每年的招标价已上升到了300多元。

  在音坑乡大路村,今年年初,村民就将500多亩联片土地通过租赁方式,将土地经营权给了志诚牧业公司,公司将土地用于集中发展规模化养殖,给村民的租金是每年每亩450元。

  农民根据自己实际需要,自主承包或转租土地经营权;村组集体通过自留的“机动田”向外发包土地经营权,这些土地流转形式在该县都深受农民“青睐”。目前,该县土地流转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活跃,各种经营实体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目前20亩以上种养大户600多家,其中100亩以上就有18家。年产茧量1500公斤以上的养蚕大户超过230户;各式农庄、农场近300多个。

  土地“死”、“活”之嬗变

  城关镇十里铺村离开县城近2公里,是个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该村11个种植大户经营者全村一半多的土地,由这些大户组成的蔬菜合作社通过租赁的方式,从周边村里流转了将近400亩土地,把人家的“死”田变成了自己的“活资产”。

  土地的流转,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单一、产出低的状况。种植大户程根荣以300元至500元不等的价格承租38户农户的120亩耕地后,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和利用,搭建温棚64亩,种植吊挂、荷兰豆、芹菜等,获经济效益21万元左右;郑东朝承租30户农户的86亩耕地后,种植黑刺、丁香、云杉、柏树等经济和花卉苗木,预计可获得经济效益100万元。今年60岁的程冬根,过去全家5亩地全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自从土地全部租出后,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外,他本人还给承包大户“打工”,不出家门就找到了活干,仅打工收入每年1.4万多元,全家收入翻了几番。目前,十里铺村租赁出去耕地的村民除了少数给承包大户“打工”外,大部分村民依托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经商、跑运输,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已经达到130多户。

  八仙过海,各显各的神通

  “股份合作”模式。桐村镇裴口村紧龙山溪,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历史上就有种植蔬菜的习惯。村里几个人联合成立了裴口村有机蔬菜合作社,在与当地一家食品加工厂签订了生产合同,发动村民以入股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以合作社为平台聚集土地,通过合作形式进行生产经营。村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傅土顺介绍说,这种土地“股份+合作”流转模式的运作、管理、经营和分配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土地流转后收入多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还省去了后顾之忧,旱涝保收,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龙头企业建基地。马金镇华村村有一块15亩左右的闲置山岙地,十多年来一直荒芜。2009年3月,开化县志诚牧业有限公司与华村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利用这些土地,公司开始建设自己的种猪养殖基地。目前该猪场已完成15幢场房建设,已经投入运行。“猪场共养殖了328头母猪,崽猪供应给母公司和当地群众。”猪场负责人周建高介绍,公司开展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提供崽猪,养猪户无需承担市场风险,在家给公司做好“来料加工”,收益稳定。周建高介绍,种猪场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多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养猪场还可为当地解决20多个就业岗位。

  中间程序转包。即通过“招投标式转包”、“中转站式转包”和“中介机构合同转包”形式,把承包田有偿转包给大户集中经营。马金镇星田村部分粮田先由村集体承包形成基地,然后再转包给种养大户。食用菌发展大户余兴宝,通过当地老人协会出面协调,与农民签订了300多亩良田的转包合同,他采用的是“中介机构合同转包”形式。而在何田乡柴家村,汪奎元则是通过招投标式转包,以每亩高出当地市场价1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里290亩水田,用以发展清水鱼养殖。

  此外,还有村集体代耕代种、亲属代耕代管、倒补型转让等等多种模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农民群众的智慧,有效解决了土地抛荒、撂荒问题,也使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和大户集中,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集约经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