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镇位于杭嘉湖平原的“金三角”地带,处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经济圈内,东临乾元镇,南接杭州市,西临天目山,北接湖州市区。境内山水秀丽,生态环境优美。1994年武康成为德清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目前全镇面积25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常住人口12万,流动人口10万余人。近年来,全镇围绕“实力武康、和谐武康”建设目标,深化创业创新实践,加快富民强镇步伐,2008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0.1亿元,实现利税5.9亿元,同比增长23.9%;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211元,同比增长14%。武康镇位列全国千强乡镇474位。
浙江在线08月17日讯
石榴挂红,蝉声悠扬之际,德清县武康镇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一幢幢新建的厂区内,工人们加班加点忙着生产发货;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基地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或享受采摘乐趣或大谈合作商机;而在城西、三桥两个村,旧宅拆迁正在火热推进中,这是武康镇新实施的“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中的一项惠民项目。
今天的武康,发展越来越快、城市越来越美、企业越来越多、农户越来越富,这都是镇党委、政府致力工业强镇与狠抓新农村建设获得的双赢结果。
在城西、三桥两个村,我们看到搬迁的78户农户,家都安在低丘缓坡上,居住出行条件比较差,把这些农户规划搬迁到中心村居住,将彻底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
“旧宅搬迁集居,不仅改善居住环境,更主要的是腾出了土地空间,破解了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要素制约。”镇党委书记宋文金介绍说,这些年,土地已成了全镇最紧缺的要素之一,我们手上的许多工业大项目都排队等着土地,很多还是高科技项目。现在全县上下正在创建“中国和美家园”,利用这个契机,对低丘缓坡上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既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更为腾出土地、缓解要素制约,使引进项目早日落地提供平台保障。
平台建设好了,我们才能承接大项目,才能把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引进来,才能使武康的经济走在全市前列,也无愧于“全国千强乡镇”的美誉。
坐落在104国道边上的武康镇,早在三国时期就建县,沉淀了非常深厚的人文历史。新中国成立不久,已经称县的武康合并进当时的德清县。1994年,德清县城迁址武康,武康的“磁场与龙头”效应再度得到体现并日趋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以及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使武康成为各方投资热土。
居仁街是武康解放初期最有人气的街,商家云集、人流熙攘。60年后的今天,人流熙攘的大街小巷在武康到处都是。而当年让武康人自豪的那条穿城而过的老104国道,现在已经是武康居仁社区的一条热闹马路。
竹制品曾是武康的大产业,解放初期,这里的毛竹就频频运往上海等地。如今竹制品已从当初的粗放制作升级到精美工艺,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漂洋过海让老外大饱眼福。
这些年来,聪明勤劳的武康人不仅让竹工艺发扬光大,而且还在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涂装设备、新型建材等产业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如今这些产业都已成为武康的支柱优势产业,每年为武康带来的财富都在上百亿元以上,这些行业中,许多已经是全国的行业精英,比如佐力药业等,还有的已经在资本市场搏击多年,如华盛达集团等。今年武康准备再将两家企业送到创业板上市,改变武康企业在资本市场单兵作战的格局。
以往围着田地转的武康农民,在通过土地流转后,现在大都成为企业工人,或在农庄打工;而依旧热衷农事的农民,也今非昔比,他们利用“农户+基地+合作社+农业企业”的运作模式,在希望的田野上欢快耕耘,硕果累累;而招商引资更是加快了武康农业的嬗变,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已叫响杭嘉湖,工农业两翼齐飞,使武康迅速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强镇。
在介绍了该镇的发展历史后,宋文金感慨地说:“成绩虽然喜人,但离我们提出的‘实力武康、和谐武康’这个目标还有距离,我们的脚步始终不敢放慢!”
为了使脚步迈得更快,也让武康这个“龙头老大”的风采更具魅力,这些年,武康镇高擎“工业强镇”大旗,紧抓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主攻大、好、高、新项目。到去年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亿千”企业12家、“双伍”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66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到了全镇经济总量的60%以上。
今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余波不断,但是镇党委、政府与广大干群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狠抓发展,服务企业,全镇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发展。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上扬态势,招商选资硕果压枝,技改投入热情不减,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掀起新的高潮,面对这样一张成绩单,宋文金信心十足:“直面挑战,化危为机,精心打造好加快科学发展的平台,武康的明天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