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休闲公园,宽敞的村前广场,幢幢新楼拔地而起。这,就是开化张湾潭头村。
在村两委办公室,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少数民族示范村和县级优秀党组织等一墙的荣誉榜,记录着潭头村的科学发展。
配备好——选好配强新农村建设领头人。
2005年之前,潭头原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工作干劲不高,村级工作开展不尽人意,村民颇有微词。2005年村“两委”进行换届选举,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村民高票推选年富力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私营企业主为村委会主任,组成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新班子年龄结构得到优化,文化层次得到提高,工作干劲得到增强,为全面开展中心村建设确立了有效的组织保障。2008年再次换届选举时,原有村“两委”主要成员均得以续任。
规划好——注重各种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
科学规划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该村地处张湾乡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人多、地多,全乡4家规模企业都位于境内,安居就业条件良好,宜于人口集聚。为此,乡党委、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并决定,将潭头村作为全乡的中心村来建设。建设之前坚持规划先行,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为此,聘请县规划部门分别编制了《村庄发展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对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详细规划,规划期限为五年(2006-2010年)。目前,一期规划实施已基本完成,下山脱贫小区规划建设用地30亩,安置人口110户、420人,其中外村、外乡人口20户、100余人,共集聚人口1000余人;硬化村庄道路总长2000米,总面积5000平方米;建成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5吨,全村居民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建成月潭公园、爱心公园、健身公园等三个村民休憩场所,总面积4000平方米;建成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实现焚烧处理;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公共厕所两座,整治河道1000多米,对22幢“赤膊墙”民居进行外墙粉饰,发展户用沼气30户,安装路灯59盏。村集体聘用4位村民对上述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管理。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原来的脏、乱、差现象基本消失,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中心村形象初步确立。
集中好——各种资源向中心村集聚。
2005年之前,潭头村基本无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进行中心村建设要“白手起家”。为此,新的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经过深入研究,决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三种资源,开展全面的中心村建设。一是自然资源。该村第六、七承包组地处偏僻山区,是下山安置的主要对象,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通过协商,决定二个承包组划拨300亩林地到村,由村出资在中心村边缘(城白线公路旁)购置30亩建设用地安置村民。规划每户住房建筑占地面积90平方米,对公路沿线有商业利用价值的地块进行竞价择位,其它地块抽签分配。土地出让共筹集资金70余万元,为中心村建设积累了第一笔资金。二是政策资源。“十一五”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极大地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资源。该村六、七承包组异地安置后留下的120亩旧宅基地,经过土地整理复垦,村集体获得上级补助资金。这两个承包组原住地属有地质灾害危险地区,通过异地搬迁,争取到地质灾害避险补助资金。近年,开化县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要求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必须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乡党委、政府果断决定将污水处理设施建在潭头村,得到县政府补助资金。此外,还有道路硬化、亮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电网改造、绿化、农村饮用水、消灭“赤膊墙”、河道整治、发展沼气等各种专项补助资金。三是文化资源。潭头村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人口聚居,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例如,健身公园内有千年古银杏树,月潭公园内有樟树、枫树、榆树、青冈等古树名木十多株,通过公园建设,既使古树得到了有效保护,又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