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衢江区湖南镇华家村低收入农户顾荣清,正在村里的食用菌园区忙乎。自从华家食用菌园区开办以来,顾荣清一直在这里打工,每天工资60元。“去年工资就拿了1万多元,加上家里四口人的分红1600元,比以前打打零工赚几千元钱好多了。”52岁的顾荣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华家食用菌园区内,10幛蓝墙灰瓦的厂房整齐排开,厂房内的一袋袋白菇已露出尖角。村党支部书记祝建平相告,春节前将有1万多公斤白菇可以上市,按现在每公斤4元左右的售价来看,至少也有近5万元收入。
说起选择这个项目的初衷,祝建平和村民们的想法很简单:“基本工资能赚到,最起码不会亏本,而且时间短、见效快。”
华家村与江山市塘源口乡接壤,农民历来有种菇的传统,但大多种的是季节菇,生产分散且效益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当村里提出开办食用菌园区时,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将400股共20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认购一空。村里还将全村61户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食用菌合作社,像顾荣清一样,不用拿出本钱,照样享受分红。
“我们和农户都签订了协议,低收入农户每人每年至少可以拿到400块钱的分红,其他农户打个六折,如果效益好的话,还要继续增加。”祝建平信心十足地说,现在园区已投入近700万元,添置了供热、装袋等设备,今年3月就可以开始生产反季节菇,每年种菇可达150万袋,效益也将成倍提高,“估计今年低收入农户每人分红将达到1000多元,直接增收六七百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将突破5000元。”
顾荣清听后更是乐开了花,“在家门口又能打工,又有分红,还能照顾到家里和山林,真是想都没想到。”祝建平在一旁补充说,园区全部产能开足后,还能吸纳二三十位村民就业,低收入农户肯定是重点吸收对象。
湖南镇党委书记朱国明表示,湖南镇将依托华家食用菌园区,在其他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加快库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背景:
华家村地处乌溪江库区,全村仅有100多户、300多人,其中低收入农户就有61户,既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也是乌溪江库区群众二期脱贫致富工程的重点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在市委办等联系部门的帮助下,湖南镇、华家村从库区的实际出发,选准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见效比较快的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创业积极性,走高起点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村里打算低起点起步、就搞点季节菇的时候,镇里通过帮助大家考察市场、分析利弊,提出了高起点发展工厂化种菇的思路。镇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库区二期脱贫致富工程特色经济发展资金中挤出100万元支持华家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在园区启动反季节菇种植时,又主动与区信用联社联系,争取到了特殊的信贷政策成功拿到300万元的贴息贷款,并向区水利局争取到园区防洪堤建设资金40多万元。帮助联系区科技局,带着村干部、种植大户到福建、江山、常山等地取经,学习工厂化种菇的技术,订购生产设备。与市区用电管理所联系,新上了园区变压器,为后期深加工留足了用电空间。特别是针对工厂化种菇技术缺乏的现状,镇、村两级干部多次跑到江山等地精挑细选、考察引进科技人才,开始筹建食用菌研究所,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华家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将低收入农户摆在重要位置,针对这一群体没钱入股的情况,设置了最低分红标准,并随着毅然效益的提高同步增长,最大限度地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3379元迅速增加到了2009年的4500余元,增幅高于全市、全区平均水平。
感言:
同扶“一只菇”,助农快增收。低收入农户要真正脱贫致富,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就业创业。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一方面要选准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让更多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尽快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也要运用工业发展的理念,立足高起点,瞄准高水平,为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长期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才能真正达到学习实践活动“农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