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转变村级干部工作作风,全面提升为民服务工作水平和运行质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浙江省龙游县东华街道注重实践特色,创新活动载体,开设了“村级民生工作室”,实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配设施,打造为民服务“便捷式平台”
村级民生工作室办公地点设在村集中办公场所内,设立民生服务窗口,并对外挂牌。村级民生工作室统一设置“四个一”:即一张民生服务卡、一部热线电话、一本民情记事本、一支民生服务员队伍。其中《民生服务卡》包含“民生服务指南”、“民生服务员联系电话”等基本内容,随时随地发放给来访群众等,方便沟通联系。热线电话则是方便群众来电咨询、反映问题。民情记事本要求将群众来访、来电的时间、对象、事件、处理结果等详细记录下来,以便向上反映和查阅。民生服务员队伍根据各村情况组建,基本上按照“3+x”方式配备,即1名驻村干部任兼职负责人、1名村“两委”干部任专职负责人、1名大学生村官任文书,以及若干名由村民代表、退休党员等组成的民生服务员。目前,街道22个行政村共设有“民生工作室”22个,专兼职负责人29名,民生服务员66名,其中大学生村官22名。
建机制,打造为民服务“规范化平台”
为促进村级民生工作室规范化运行,街道统一建立了“四项制度”。正常值班制。村级民生工作室实行正常上班或轮流值班,主要负责农户接待、受理登记及协调处理有关服务事项。除值班时间外,村干部也要随时随地受理解决农户提出的事项、要求。代办报送制。在证照代办服务中,由村民申请,村统一受理、审批,对符合条件、资料齐全的,由村负责代办、协办。对于村干部无法解决的,直接报送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委托上级全程代理。一事一议制。作为村级服务窗口,对农户提出的涉及多数村民利益,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的处理解决,须经村两委会成员研究后及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提高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工作透明度。服务承诺制度。根据村级民生工作室的职能要求,将对外服务的内容、程序、时限以及服务标准等事项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使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严程序,打造为民服务“高效化平台”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村级民生工作室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证村级民生工作室按照“受理、报送、回复”三个环节正常、有效地开展工作,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一是全面受理。对村民提出的要求,由村级民生工作室人员负责受理、登记,并按规定程序落实办理。对村一级无法办理、需向上级报送审批的有关事项,必须按规定向村出具《报送联系单》。二是及时报送。由民生服务员负责,在规定期限内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上报有关资料,便民服务中心承办。三是限期回复。根据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承诺时限,由民生服务员对具体承办事项进行跟踪,领取办件结果后,向村民生工作室报结,由村干部向村民作出回复。
据统计,自“村级民生工作室”设立以来,各村受理事项当月办结率100%的村有8个,其余14个村办结率均达到92%以上。自村级民生工作室设立以来,工作室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20例,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能及时掌握和了解基层群众的所做、所思、所忧和所盼,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自民生工作室建立以来,工作室共为村民提供办证类服务50例,提供法律政策咨询120例,解决民事纠纷25起,提供生活帮扶48例。如官村村“民生工作室”工作人员在夜访建档时,了解到菜农们的菜因为没有道路问题要辗转多次才能上运输车时,马上向上级反映,很快县交通局、街道和村集体一起出资兴建的田间水泥路就立项开工。
拓功能,打造为民服务“多样化平台”
为充分发挥村级民生工作室了解民情、破解难题、服务民生的作用,该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全县开展“夜访农户”活动期间,充分发挥村级民生工作室平台作用,要求民生服务员协助驻村干部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一事一表”要求认真完成村情民情档案建设,全面及时掌握村情民情。建档案过程中,民生服务员陪同驻村干部走访低保户、信访户、种养殖大户、经济发展能人、老党员等重点对象,仔细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他们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与此同时,根据走访情况详细记录“民情反馈表”,由民生服务员把走访的时间、对象、反映问题、意见建议、解决途径及办理情况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整理存档。
09年以来,东华街道干部携同村干部以每周10户以上的标准开展夜访农户工作,共走访22个行政村,75家企业,收集农户档案6237户,18389人。广泛听取了基层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通过宣讲走访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对深化民情沟通,实现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