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7日讯说起最近的楼市成交量,大概很少还有楼盘的营销负责人能笑得出来。但是在整理4月14日以后的成交数据的时候,记者发现,有一个非住宅楼盘连续6周都上了成交前十强,在这“新政后”市场里拉出了一根漂亮的小阳线。
无独有偶,最近这6周里,曾进入成交套数排行榜前十名的29个楼盘,商业地产项目(含商铺)居然占了13个,将近半壁江山——这大概是商业地产项目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连续6周进成交前十北上新城带起商业地产“小阳春”
4月10日开盘的泰地·北上新城是杭州透明售房网上公布的4月成交套数第一名,它还是唯一一个连续六周进入杭州商品房成交套数前十强的楼盘。
这实在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成绩。一则,“泰地”是一个来自温州的开发商,此前在杭州有一个写字楼项目万新大厦;二则,它是商贸、写字楼项目,要求首付5成、不能使用公积金、按揭不能超过10年,各项条件未见宽松;三则,它所处的大环境也不好,4月14日之后,杭州楼市受新政影响,成交一蹶不振,投资性需求锐减。
“我们也没有想到成交量会这么好,只能说,很幸运,商业地产项目受楼市新政的影响比较小。”北上新城项目总经理郑安华坦言,公司原本计划在6~12个月内完成销售,“慢慢卖,因为房源数量比较多”。
确实如他所说,北上新城一期六幢楼总房源量超过1500套,其中3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所占比例将近50%,销售压力也不小。“在做项目定位的时候,我们针对的就是中小投资者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所以设定单套首付不超过20万元,现在的销售情况与前期定位基本符合。”郑安华说,最近这两个周卖得比较好的是50多平方米和80多平方米两种户型,在他看来,这代表纯投资性购房的人群在退出市场,因为这两种户型实用性更强、更适合自用。
包括北上新城在内,最近这6周里,曾进入成交套数排行榜前十名的29个楼盘,商业地产项目(含商铺)居然占了13个,将近半壁江山——这大概是商业地产项目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1天卖完69间商铺欣盛东方郡赶紧推第二期商铺
欣盛·东方郡的商铺上周推出,69间商铺,一个上午卖完了。记者再三向欣盛房产常务副总李晓桃确认,因为这个销售速度实在惊人,就算市场好的时候,也很少有商铺能卖这么快。
“真的,不是开玩笑。”李晓桃说,因为市场大环境并不理想,所以开盘前公司上下都很谨慎,“销售团队花了20多天时间做客户积累,所以开盘当天到现场的基本都是意向比较明确的客户,我们对销售率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当然也有开盘当天从温州赶过来的客户。”
有知情人透露说,这批商铺开盘前,欣盛房产高层对销售部的要求是,到6月底前销售率不得低于90%,但没想到的是,居然一天就卖完了。
李晓桃也承认,为了达到相对更快的去化速度,公司对这批商铺的价格也做出了让步。“这69间商铺的平均价格在2.8万/平方米左右,而且整体价格区间在1.9万~3.5万元/平方米,无论是未来的增值价值还是现在的选择范围,留给购房者的空间非常大。”
相对于目前东方郡周边其他项目的商铺4万~5万元/平方米的价格来说,东方郡的商铺2.8万/平方米的均价显然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欣盛更愿意将“功劳”归于前期规划,李晓桃说项目规划初期他们就发现周边一公里范围内最缺的就是中等规模的餐馆,如果东方郡的社区商铺能够引入至少一家适合普通家庭消费的餐馆就能吸引周边几个小区的住户,从而为整个小区的商铺带来人流。
“现在看来客户对这个规划的认可度非常高,甚至高过对地铁商业的预期。”她感慨说,当时花了那么多时间做项目规划、请专业的商业调查公司来做调研,“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受一期商铺热销的鼓励,欣盛已经决定“趁热打铁”,东方郡第二期的40间商铺最快20天后就会上市,李晓桃透露说,这批商铺的位置更好,预计均价会在3万元/平方米左右。
商业地产行情“自成一派”云溪印象、万家星城都想搭这班车
欣盛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有此打算的开发商,商业地产在“新政后”市场中表现突出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打算搭这班车的开发商不少,他们的目的或许不同,但最近都有推出商铺的计划。
“最近打算推一批沿街商铺,总建筑面积一共5000多平方米。”西房云溪印象策划部经理石磊直言,楼市新政一个接一个,住宅项目的成交受到的影响更大,反而是商业地产走出了一波相对独立的行情,所以他们计划提前推商铺部分。
云溪印象的这批商铺量不大,石磊透露说,定价也不高,均价约2.7万~2.8万元/平方米。因为体量小,这部分商铺对资金回笼并没有大贡献。“说实话,我们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值,只是目前的形势下,推商铺比推住宅更适合。”
相对来说,滨江万家星城项目即将上市的商铺可能受关注的程度更高一些。据记者了解,万家星城计划推出的商铺有30多间,建筑面积的跨度也大,从70平方米到280平方米都有,以200平方米左右的中型商铺为多,但目前价格尚未确定。
作为城北新天地板块今年的供应大户和价格风向标,万家星城受到的关注度可不低。二期开盘前先推出商铺,固然有“政策”的原因,但在业内看来,其中也不乏“摸摸购房者的底牌”的试探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