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3日讯近12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幅约10%;近32万辆的乘用车数量,年均增长量超过20%……相对于嘉兴330多万的常住人口,嘉兴机动车保有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未来车市增量依然可观。然而,现有交通条件也制约着车市的发展,原本在上海、杭州才有的堵车现象,开始在嘉兴出现。
回顾嘉兴车市的过去,聚焦当下热点及难题,展望未来,昨天下午,《南湖晚报》15周年庆暨嘉兴车市现状及发展前景研讨会在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来自嘉兴市汽车商贸园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市汽车行业商会以及骏宝行、宝达丰田、兴通别克等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畅谈嘉兴车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过去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凭票买车;上世纪90年代末,桑塔纳、夏利风靡一时,成为富人的象征;千禧年以后,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汽车正式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众车商回首嘉兴车市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消费目的:
从生产资料到消费品
上世纪80年代
汽车是生产资料
上世纪80年代初,汽车尚未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只有一些生产型单位才会购买汽车,购买车型以大货车为主,大货车基本作为生产资料使用。嘉兴中信汽车总经理王芳当时在嘉兴市机电设备厂工作,那里是嘉兴唯一可以买到大货车的地方。据王芳回忆:“那时,生产型单位一般都会买解放牌大货车,一辆车大约卖1万元钱。老百姓那时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买汽车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嘉兴许多人“下海”做生意,不少个体户因为生意需要,购买微型面包车。据车商们回忆,当年流行的是“小飞花”牌微型面包车,每辆车售价4万元~5万元。“当时,个人买车主要是为了做生意方便。只有极少数人,买车是用来代步的。”
上世纪90年代
车市爆发性增长
上世纪90年代,嘉兴车市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也是在这个时候,汽车真正开始进入市民家中,逐渐从单位的生产资料向个人的消费品转变。那个年代,一部分人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先富了起来,成为首批购买汽车的普通市民。这批先富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体户,还有一种是乡镇企业的企业家。
“那个时候,家里要是有一辆桑塔纳,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王芳告诉记者,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一辆桑塔纳的售价是“197800元”。除了桑塔纳,夏利在当时也比较流行,“夏利的价格也很贵,超过12万元!”
21世纪
合资品牌如雨后春笋
桑塔纳、夏利卖了几年,无奈地退出嘉兴市民的视线。进入2000年,嘉兴汽车市场上,中外合资品牌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合资品牌“广州本田”代替桑塔纳,成为市民首选的汽车品牌。“在那之前,外国车要进入中国市场,要么进口,要么走私。一辆进口的‘广本’要卖到30万元~40万元,但是合资工厂出现以后,‘广本’只要25万元~26万元。”
随后,国家自主品牌开始抬头。吉利汽车低价位扩张,给了价格高高在上的汽车行业极大的冲击,让原本趾高气扬的车商看到了中低档汽车的巨大市场。王芳回忆:“当年吉利模仿夏利推出的新车,车型相似,但售价仅5万多元。夏利从12万元降到9万多元,又降到7万多元……最后在嘉兴几乎看不到夏利的影子了。”
销售模式:
从大卖场到品牌4S店
“上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萌芽出现;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渐趋成熟;进入新世纪,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而汽车市场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王芳认为,车市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嘉兴的汽车经销商从原先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如今的70多家,汽车销售模式从集约型的大卖场,逐渐转变为竞争激烈的品牌4S店。
一些老车商回忆当年感慨万千:“那时老百姓买什么都要凭票,想买车也得先搞到‘车票’。那时候哪有什么三包、消协,能买到车就偷笑了,就算新车有点小瑕疵也根本不在意。”
据王芳回忆,嘉兴出现第一家4S店大约在2001年,“广本”4S店首先落户嘉兴。自“广本”之后,合资汽车生产工厂遍地开花,汽车产量也猛增,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老百姓的需求度。于是老百姓买车开始货比三家,车商们开始想尽办法推广促销、品牌公关……
“现在,与其说是卖车,不如说是卖‘客户满意度’!”王芳表示,有竞争才有进步,客户满意度是决胜关键。
聚焦现状
市场销售增量可观
从去年年初至今,嘉兴车市连续数月交出让人满意的销售成绩单。2009年,1.6L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出台,使得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上半年出现“井喷”现象,一些热销车型还一度出现了车荒。2010年上半年,我市汽车上牌总量达到了26576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6%。
尽管今年汽车购置税优惠幅度下降,但是嘉兴车市依然保持了上扬的销售态势。兴通别克市场部经理何继华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以来的销售成绩基本达到预期,其中家庭第二辆车购买量明显上升,成为销量增长的重要动力。
何继华认为,汽车市场细分已成为当下汽车销售的一大特点,“前几年,汽车车型少,选择余地不大,现在消费者选车很‘挑剔’,会根据自己的个性与喜好仔细筛选,例如新君威更注重操控性,受到白领及企业高管的青睐。”
未雨绸缪行车难
随着汽车市场“蛋糕”逐渐做大,不少车商也分享了车市快速发展的利润成果,同时开始新一轮“跑马圈地”,将触角伸到了潜力巨大的县级市场。以海宁为例,继今年上半年上海大众在海宁开设目前嘉兴市规模最大的一家汽车4S店后,接下来还将有宝马、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本田、雪佛兰、一汽马自达、长安铃木7个品牌的汽车4S店进驻海宁市场。
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未雨绸缪也成了现场车商提及的共同话题。嘉兴现有的交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尽管政府主管部门在不遗余力地拓展道路空间,但受到非自然因素的影响,嘉兴不少有车一族只有无奈地接受堵车。
王芳认为,堵车与车主素质密不可分,他建议一方面通过更严格管理行车来缓解拥堵,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关注行车文明来提升市民行车素质。
展望未来
“品牌忠诚度”将提升
“嘉兴的车市还有十年左右的增长期。”嘉兴禾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认为,目前,嘉兴市场上汽车品牌、经销商品牌数量过多,有些不合理,未来车商势必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小品牌、小厂商会被兼并或整合,大品牌车商的实力将更雄厚。
“前几年,消费者拿着钱来买车,什么车都无所谓,更不会关心车的底盘、发动机等配备。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智了,他们买车会看实用性、经济性、口碑等。”刘洪告诉记者,近几年,汽车销售越来越向大品牌集中,这也意味着,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越来越高。
三项思考着眼车市良性发展
对于2009年至2010年嘉兴车市良好的发展态势,嘉兴市汽车商贸园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光形容为“前所未有”。对于嘉兴车市的未来,郑晓光进行了更多的思考。
在国外,保时捷等品牌汽车的4S店往往是纯粹的展厅,而在国内“小而全”是4S店的普遍特点,从销售、展示到维修,每家4S店都兼具多种功能,但与此同时,4S店必须承担庞大的人工支出费用。能否以现有汽车商贸园为载体,将4S店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将维护方面的资源整合后共享,是郑晓光对未来4S店发展模式提出的第一项思考。
此外,郑晓光也建议4S店将现有保险资源进行整合,与大的保险公司合作,完善保险公司与4S店搭档销售的模式,形成对消费者、4S店及保险公司三方都有利的运作模式。
“单打独斗”是目前4S店的主要宣传模式,郑晓光举了个例子,10家4S店每家投入20万元进行单独宣传,效果可能很一般,如果这些4S店投入同样的资金抱团宣传,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如何将经销商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是他留给嘉兴车市未来的第三项思考。
9月24日(中秋节假期),南湖晚报、汽车商贸园、汽车行业商会将联合主办中秋购车节,主办方将推出50万元购车优惠券等你来“抢”。届时,你来购车现场与车商砍价,在享受车商给予的最低价后,还可以用优惠券来抵购车现金。具体“抢”券事宜,请继续关注南湖晚报近期关于购车节的报道。
据南湖晚报 施兰 谭罗敏 沈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