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9月6日讯“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用作嘉兴南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广告词。这个区试水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委托当地一家家政公司,请来一批具备国家级养老护理员资质的专职保姆,定点定户为散居市区的残疾、孤寡、空巢及特殊高龄的困难老人提供专业服务。
护理,进门入户
8月31日一早,护理员王玲美骑车直奔第一个服务对象刘宝琦家。今年80岁的刘宝琦5年前患病截肢,行动不便,一度情绪低落。“小王来了后,我能经常出去看看嘉兴的变化,开心多了。”说起护理员,刘宝琦满是感激。
顾不上喝口水,王玲美细心地为刘宝琦戴上帽子,推着他到附近的运河边,一路上拉着家常。根据天气情况,王玲美对每次散步路线都精心选择,“哪里风景好,哪里有树荫,我一清二楚。”王玲美还学了心理学知识,说自己对老人的心理“摸得准”。
在王玲美的服务手册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当天要服务的7个老人的备忘事项,“每位老人的身体和脾气都不一样,我要心里有数。”刚将刘宝琦推回家,王玲美又一阵风似地赶往另一个老人家中。
在王勇健家,洗衣、买菜;在董凤珍家,擦窗、陪聊……王玲美将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下午5时,王玲美来到95岁的空巢老人徐德基家。她径直走向厨房,端出脚盆给他洗脚、抹药、按摩。随后,王玲美又去菜场买菜。
一切安排妥当,时钟已指向下午6时。
服务,因人而异
南湖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早。2006年,这个区开始为残疾、孤寡、空巢及特殊高龄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出资、社区临时雇用“4050”人员提供服务。“但是,这些业余护理员不具备专业服务技能,自身的安全问题也不小。”区民政局负责人说。
2008年,区民政局与嘉兴市管佳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协议。“这是政府出钱购买公共服务的一次探索,此前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承担,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但提供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都有限。”民政局负责人说,通过市场化运作,花一样的钱,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老人也更满意。
栅堰社区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有近20位,前几年社区临时聘了五六位“4050”护理员,“责任心不强,自己有事就不管老人了,社区干部还得经常上门。”自专业公司接手后,栅堰社区干部王琦说自己“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现在,她只要每月一次登门看望老人。
管佳公司总经理金竹说,服务时间根据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分为每月30小时、15小时、10小时和4小时不等;根据老人的自理能力,上门服务时间也不同,“像30小时的,工作人员每天上门服务,重点照看生活不便的老人。”
养老,更趋专业
用金竹的话来说,养老护理员都“素质过硬”。公司特意请了卫校、医院的护理师和心理专家前来授课,每年至少培训一两次。除了烧饭、洗衣,护理员还具备急救、心理疏导等基础专业知识。
为更好服务老人,老人还配了“一人一策”服务卡。百花社区空巢老人祝凤珠的卡上写着:心脏不好、胃不好、忧郁症;有3个子女,平时不来往。护理员沈荣珍说:“给她做饭要软些,水和米的比例要调配好,菜要尽量清淡。”做家务时,沈荣珍还和她拉家常,缓解她的情绪,平时也常打电话和她聊天。
让老人满意,除了要有爱心,更要保证服务质量。公司派了两名项目经理,经常回访老人,为护理员打分,并与奖金挂钩。“我们已经辞退了4个屡次被投诉的护理员。”金竹说,考虑到有些老人签字不方便,服务确认单上只需摁个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