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正是滥用抗生素的恶果。 CFP供图
浙江在线09月08日讯几天前,30多岁的王先生跑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部论理,因为他认为医生耽误了自己的治疗。“感冒了,为啥医生不给输液光让吃药?”
“感冒的治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没有必要输液最好不要输液。”值班的医生、护士围着他,足足解释了一个多小时。临走,王先生还是有点不服气:我想输液,不就是想让病好得快点吗?
六成感冒发烧病人主动要求输液
那天,王先生自量体温为37.6度,便开车到医院要求输液,再三提出,他工作忙时间紧,药要开好一点,以求“速战速决”。他豪爽地表示自己不差钱,“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时间”。
但医生认为,根据病情并不需要输液,更不必用高档抗生素。医生仅给他开了点普通口服药,让他多喝水,注意休息。
到了下午,王先生体温上升到38.3度,便跑到医院责怪医生。
像王先生这样开口就要用进口抗生素输液的人毕竟不多,但一感冒发烧就催着医生给输液的患者却不是少数。
又到夏秋交替时。每到换季时节,感冒发烧患者总会急剧增加。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烧,但不少人一感冒发烧,就催着医生开抗生素、输液,导致各家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
省人民医院做过一个小调查,询问了500名感冒发烧病人,其中300多人认为,最好是及时输液,认为这样好得快又不耽误时间。
八成药物不良反应源自输液
医生提醒,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因为八成药物不良反应源自输液。
省人民医院药剂科经监测统计显示,2009年共发现近400例药物不良反应(未出现死亡等严重反应)。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以皮疹、瘙痒多见。这是因为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给药方式则以在静脉用药引起最多,占80%多。
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吕良忠博士解释说,静脉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作用,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直接诱因,使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时,输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粒,也增加了伤害风险。所以说,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就是减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
此外,监测还发现,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各类药物中占首位,达到近50%。这就更加清楚地看出抗生素药物的双重性,既有明显治疗作用,也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药物还容易出现耐药性,例如现在祸害全球的“超级细菌”,滥用抗生素难脱干系。
高学历人群喜欢自己当“医生”
由于体质等原因,药物不良反应重点人群为儿童和老人,但中青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正逐年上升。省人民医院2009年统计显示,20~59岁年龄段者占52%。
吕良忠博士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青壮年工作压力大,患病后急于求成,想迅速治好,时常不考虑病情实际情况选择风险较大的静脉滴注。同时,一些患者觉得身体很好,为了达到“速治”目的,要求加大服用药量或在静脉滴注时滴注过快,加大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现在百姓知识水平高了,对医生指手划脚的也多了。”该院一位门诊医生感慨,很多患者,特别是高学历的年轻人,往往上网络查看自己的症状,一一对照,自我诊断,然后到医院来要求医生开这个方,做那个检查,在似懂非懂中“指导”医生行医。“想要说服他们,很费劲。”通讯员 宋黎胜 记者 黄敏 陈淳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