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5户家庭自驾丽水送温暖 城里孩子和山区孩子成伙伴
2012年01月17日 08:08:51

双胞胎兄弟旗才、旗俊与黄若瑜(中)

沈玲琦(后排右一)与张佳欣(后排中间)

  1月14日、15日,都市快报和丽水市关工委联合推出的“山区儿童成长伙伴计划”之自驾丽水送温暖终于成行,我和5户家庭,5个城里的孩子,还有丽水山区的6个孩子,一起度过了寒冷却“暖心窝”的两天。

  根据之前的倡议,要让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结对,在成长道路上成为好伙伴,互换一份新年礼物,互递一份新年祝福。

  14日,我还有5户家庭,冒着大雨自驾到了丽水市。

  15日一大早,五户家庭都起了个早,我们一起赶往距丽水市区30多分钟车程的青田县祯埠乡中心学校。

  丽水市关工委办公室郑主任告诉我,山区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学校校长和老师早已经在前一天就等着大家了。

  5户家庭带来了5个孩子

  8点30分许,准时出发,一共六部小车排成一列纵队,由丽水市关工委带路。

  9点20分许,到达丽水市青田县祯埠乡中心学校,学校建在一个水电站旁边,前后都是山。金校长早早地在学校门口迎接。

  9点30分许,金校长把5户家庭及市县关工委的同志带到4楼的一间教室,一排一排的桌子上摆着当地特产的柑桔,6个学生已经分三排坐好。

  安静的学校,开始热闹起来,5户家庭带来了5个孩子,能够来到农村,小孩子们都很开心。

  到了教室后,5户家庭中的一位家长建议,把桌子摆成一个圆形,更方便大家交流,于是校长立即组织学校老师,更换一个教室。

  有的农村孩子回家要走三四个小时的路

  更换教室后,丽水市青田县关工委周主任与祯埠乡中心学校金校长分别介绍了青田县与该学校的情况。

  据周主任介绍,青田县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特别以石雕出名,在农业经济时代,一些没有田地或者田地较少的当地人都出海做生意去了,而当时过得比较好、靠近丽水市区的农民,现在就非常贫困了,造成了比较大的贫富差距。

  金校长说,祯埠乡中心学校由于处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学校教师资源贫乏,也不稳定,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5岁,基础教育非常薄弱。

  金校长介绍,学校里有1个体育场地,1栋教学楼,1栋宿舍楼,教室里面有录音机、电视,还有投影仪,在设施上都还可以。“学校里面有330个学生,有一半学生住校,因为有的孩子回家走路要走三四个小时。”

  除青田县祯埠乡外,丽水山区尚有1000多个山区儿童在贫困线上挣扎,有人为了一顿午饭该吃5块钱还是4块钱犹豫,有人想吃一块巧克力都不敢跟爸爸妈妈说。

  我在教室里看到,6个山区孩子,穿着整洁,笑容纯真,只是有两三个年龄较大的孩子看上去有些拘谨。

  10点20分许,结成长伙伴活动正式进行,金校长让每个山区孩子自我介绍,并接受提问。1个小时后,5户家庭都成功结对。

  1

  黄若瑜有了一对双胞胎弟弟

  城里家庭:丁丁女士、黄若瑜(女)小朋友

  山区孩子:“双胞胎”旗才、旗俊,二年级,单亲家庭,跟奶奶生活

  性格活泼且喜欢参与公益活动的丁丁女士一直在关注都市快报“成长伙伴”活动。

  丁丁女士告诉我,这次自驾行不容易,他们从余杭出发,由于下雨,又不识路,本来4个小时的车程,最后用了8个小时才开到丽水。

  丁丁女士说,她这次把已经放假的女儿带来了,女儿黄若瑜,读小学二年级。丁丁女士说:“她成绩非常好,只是比较娇生惯养,不怎么喜欢和别人说话,比较文静,也没有去过乡下。”

  丁丁女士本打算结对一个女孩子,也读二年级,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做个伙伴,“同一个年级,也有话题”。15日,她却看上了金校长介绍的一对双胞胎男孩——旗才、旗俊,读二年级。

  这对双胞胎非常可爱,也很聪明、活泼,把她女儿也带动起来,黄若瑜和他们玩得特别开心,丁丁女士决定与他们结对。

  结对后,丁丁女士驾车,带上自己女儿去旗才、旗俊的家里看看。双胞胎男孩的奶奶用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说,他们的父亲在外打工,旗才、旗俊的妈妈是外地媳妇,生下孩子一个月后就跑回云南了,现在两个孩子跟着她生活,房子是租用的,很少回山里的老家,因为走路要两三个小时。

  丁丁女士说,双胞胎家里条件确实比较艰苦,回家后,老爸也打算资助双胞胎其中一个,每人每学期600元,这两天因为听说丽水就要下雪了,她会在淘宝上买两双鞋子寄到学校去给双胞胎孩子。

  回家后,丁丁给我发了一封邮件,是黄若瑜写的两首诗,一首是《爱》,一首是《假如》,还有一篇日记。

  2

  沈玲琦送了一个发卡给张佳欣

  城里家庭:胡女士,沈玲琦小朋友

  山区孩子:张佳欣,父亲在外打工,奶奶患有腰病不能干重活,4姐妹与妈妈生活

  胡女士是与丁丁女士结伴同行的。

  家里开宾馆的胡女士告诉我,她和读五年级的女儿沈玲琦做公益已经有5年了,女儿上的是外国语学校,学习成绩也不错,尽管家庭条件比较好,但沈玲琦从不大手大脚,不与同学攀比。

  胡女士的丈夫在几年前就结对了一个遂昌的小女孩,但一直都是通过红十字会进行资助,所以很想面对面结对子。

  胡女士说,她也是想结对一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零距离接触一下,让自己的孩子感受一下山区孩子的生活。“如果有机会,放暑假后,要让孩子到山区生活一下。”

  15日,胡女士帮沈玲琦结对了一个叫张佳欣的小女孩儿,13岁,读六年级。胡女士告诉我,张佳欣家里还有3个妹妹,与奶奶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奶奶患有腰病不能干重活,妈妈带四个孩子分不开身工作。目前,张佳欣一家人也租房子住,两间房一共150元每个月。

  “沈玲琦和张佳欣还挺玩得来的,沈玲琦还送了一个发卡给张佳欣小朋友,只是沈玲琦有些害羞,不怎么喜欢说话。”胡女士说,她给张佳欣每学期资助600元生活费,100元压岁钱,以后还会让女儿经常跟她通信,做好朋友。

  胡女士说,她有很多朋友想参加类似活动,只是听说之前有名额限制,没能参加,以后有机会叫上朋友一起去,人多力量大。

  1月16日,沈玲琦的爸爸给我发来了她的一篇日记,标题是《认识你很高兴》。

  杨王伟(右)与陈琛

凌秀芳(左)与轩轩小朋友

陈琛、陈嘉伟两兄弟与王笑玲(左一)

  3

  何先生带去了两大箱的文具用品

  城里家庭:何先生夫妇

  山区孩子:杨王伟,四年级,10岁,家庭条件艰苦

  在余杭做生意的何先生,平时喜欢自驾游,听说都市快报有这个成长伙伴活动,也带着妻子来参加了。

  何先生说,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纯净的东西,美好的东西需要保留,我们力量小,但是比较纯粹。

  实际上,何先生在几年前也参加过一些公益活动,都是寄钱或者文具用品,没有参加过类似面对面的活动。

  何先生结对的孩子是杨王伟,一家三口人,爸爸没有工作,就靠杨王伟的母亲在丽水市区一个私人幼儿园做帮工,一千多元一个月。

  “家里也去过,对小孩挺满意的,家庭不怎么满意,母亲没看到,父亲7个兄弟,家庭很贫困,家徒四壁,住校回去根本没有睡的地方。”何先生说,小孩子还可以,人比较正,积极向上,胆子也挺大,嗓子很洪亮。

  何先生说,昨天他给了1000元,后续还会跟学校的金校长沟通,继续资助。

  “金校长工作做得不错,很细心,是值得信任的人,我们以后资助不光光是五六百元,我建议要有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资助,比如小学生,就要供他读完小学,中学生就要中学毕业。”何先生说。

  这次,何先生带去了两大箱的文具用品。何先生说,以后他还会给杨王伟写信,做公益不能“心血来潮”,也要对资助对象负责任,需要认真考虑,因为贫困学生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

  4

  金先生打算带10岁的凌秀芳去看病

  城里家庭:萧山金先生夫妇,5岁的女儿轩轩

  山区孩子:凌秀芳,10岁,小学四年级,无房

  来自萧山的金先生,带来了妻子和女儿,他们结对了读四年级的一个女孩儿,凌秀芳。

  金先生说,凌秀芳的父亲是四兄弟,她自己有一个后妈,爸爸妈妈还想生一个男孩儿,女孩蛮懂事的,成绩比较好,现在住校,周末回家。

  金校长告诉我,凌秀芳一家从山上搬下来后一直没盖房子,只是租在别人家里。

  金先生给了凌秀芳1200元,一年的住校费用。特别的是,金先生从金校长处得知,女孩生理上有点病,金校长说,有些同学会因此嘲笑她。因此,金先生打算春节后,带她去看看病。

  5

  陈先生: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很需要关心

  城里家庭:慈溪陈先生夫妇,小朋友陈琛、陈嘉伟两兄弟

  山区孩子:王笑玲,9岁,和爷爷、奶奶、姐姐生活

  家住慈溪的陈先生,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也自驾来参加活动。

  陈先生的妻子周女士说,带孩子来丽水山区,也是让他们来感受一下,很少去农村,交交朋友,看看山区的孩子是怎么生活、学习。这两天时间太仓促了,天又下雨,“下次有机会我们还会去的”。

  他们一家结对的是一个女孩儿,王笑玲,9岁,读三年级。周女士说,小女孩王笑玲不怎么说话,爷爷奶奶带着,爸爸妈妈在杭州开手机店,家庭条件应该还可以,不是特别差,但是父母不在家,只是缺少关爱。

  “我们之前的想法是,帮助一些比较贫困的孩子,现在看来这些孩子也需要我们关心的,平常没有父母爱的教育,年龄又这么小。”周女士说。

  三个城里孩子的丽水行日记

  

  日记一

  很高兴认识你

  作者沈玲琦,五年级,杭州市余杭区信达外国语学校

  2012年1月15日,阴雨

  在你困难时使困难分解,当你孤单时帮你赶走它。他(她)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人,是每个人都想变成的人——朋友。

  1月14日,天下着蒙蒙细雨,但这并没打扰我们的心情,我们开着车,向丽水出发。

  当我们到达宾馆时受到了当地关工委领导的热情接待。吃完晚饭回宾馆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家饰品店,我精心挑选了一只漂亮的发卡想把它送给我新认识的朋友。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向丽水山区出发了,坐在车里向外望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耳边传来了哗啦啦的流水声,啊!好大的瀑布。

  山路有点凹凸不平,雨越下越大。经过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祯埠乡中心学校。车子开到了校门口时,乡里的领导们和校长早已在门口迎接我们。

  学校总共有300多人,由于学生家里都住得很远,来回要五六个小时,所以有一半的学生是寄宿在学校的。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教室,桌凳都是用木板做的,墙壁上贴着学生们画的画。

  在这里读书的几个小朋友代表做了自我介绍,讲述了自己家的一些情况。听着听着,我发觉自己的镜片模糊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座谈会结束后妈妈把一个小姐姐领到我面前问我:“琦琦,你愿意和这个小姐姐做朋友吗?”

  我使劲地点着头回答:“愿意,愿意。”小姐姐名字叫张佳欣,比我大一岁。要离开学校时妈妈突然想起我们买了好多的东西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我与妈妈还有另外几户人家一起把东西拿了上来,我们把书包、本子、水壶、蜡笔、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一一双手交给了他(她)们,还有糖、果冻等食物也送给了他(她)们,小朋友们一直说“谢谢”“谢谢”!

  然后,我们一起在走廊里玩耍,一起吃棒棒糖,妈妈们还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大家都笑得很开心……我想这就是幸福吧,像棒棒糖一样甜甜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张佳欣的家里,原来她们这里的房子都是租的,每月租金150元,她们租了四楼,一楼的一角是房东免费给她们当厨房用的,四楼的一个房间放了两张床,张佳欣有三个妹妹,加上她和她妈妈,五个人,睡两张小床,这是多么的挤啊。

  趁大家不注意时,我悄悄地塞给了她我昨晚买的发卡,她在我耳边悄悄地说了一声:“谢谢你,妹妹。”我朝她笑笑说:“希望你能像我一样戴着漂亮的发卡去上学。”我们两人都乐呵呵地笑了,就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

  日记二

  我有两个弟弟啦

  作者黄若瑜,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209班

  1月14日上午,我和琦琦姐姐,还有两位妈妈去丽水参加“山区儿童成长伙伴计划”活动。前一天晚上,我们买了一些礼品,准备送给小朋友们。第二天,我们开着车,冒着稀稀拉拉的小雨到丽水祯埠乡中心学校去看望山区的小朋友们。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山区。他们热烈地欢迎我们。

  我们把买来的礼品送给小朋友们,还在一起玩耍,拍照,留下了甜甜的微笑。小朋友们还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他们由于山路曲折都住在学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认真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还认识了两个小弟弟。他们是一对活泼、天真可爱的双胞胎,与我同读二年级,身边只有奶奶照顾,但他们长得健康乐观,而且学习也很好。我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弟弟,好开心,我有两个弟弟啦!

  日记三

  人人献爱心,关爱伴我行

  作者陈嘉伟,慈溪市实验中学初一(3)班

  跟着都市快报的记者,我们来到了丽水的青田县,拜访了山区的小朋友。这里群山环抱,一眼望去全是绿色;碧海蓝天,让人心驰神往。虽风景优美,但各家各户的经济状况却不怎么乐观,有的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我们来到了这里的一所小学——青田县祯埠乡中心学校。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可谓相差甚远。这座小学不大,就两栋房子,大约住着330个年龄不一的小学生。这所小学的条件虽一般,但每个同学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远远大于物质上的快乐。

  看,那墙上一幅幅鲜丽的图画,便是同学们智慧的见证。这里的孩子,多数都住在群山中,过着清贫的生活,许多孩子都缺少关爱,有的缺爹,有的少娘。这些孩子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人来帮助他们。

  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帮助。在这所学校中,他们找到了乐趣,学会了独立生活。这里的校长也十分尽职,处处都在为同学们着想。

  我们与同行的几户人家,都纷纷献出了爱心,捐钱、捐物,不亦乐乎。人间处处有真情,这正是这个道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我们要学会无私奉献,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美好! 

  据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官平 包秀芳 记者 许康平 摄

  

【专题】温暖浙江·最美浙江人系列报道

【专题】温暖浙江——道德的力量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钱芳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漂”在城里的孩子们 成了汪木清最大的心事
  • 浙江省丽水食用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开工
  • 云和县石塘镇张川村村民腊月搬新家 生活比蜜甜
  • 春节临近家政走俏 消协提醒:“白纸黑字”不可少
  • 浙江省丽水食用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开工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