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诸暨市大唐劳动力市场已经人潮涌动,当地的个私企业主纷纷拿着牌子前来招工。但回家过年的外来务工者却并不急着返工。 骆善新 摄
义乌迎来用工高峰。 记者 李震宇 报道组 虞伟义 摄
浙江日报讯 “用工难”似乎一年比一年来得猛。近段时间,记者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以及制造业企业云集的杭州下沙、宁海县西店镇等地,切身感受到了这股汹涌的“用工难”。
严峻的“用工难”正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走访中,许多企业主感慨地说:“依赖廉价劳动力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再不转型升级将无工可用。宁可现在发展慢一点,也要过转型升级这一关!”
“挑剔”务工者姗姗来迟
一个脸盆大小的烟灰缸摆在面前,里面塞满了烟蒂。见到我们来,鹰峤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孟杰又点燃了一根烟:“哎!招不到人,厂里空着呢!”
位于宁海西店镇的“鹰峤电气”主要生产手机及电脑充电器,基本都靠手工完成,去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有员工300人。春节过后,在记者到访的正月十二,还有100多人没返岗,而公司的要求是初八上班。
“人事部的5个人都派出去招人了,却很少看到新员工来。”崔两手一摊,摇了摇头,嘴里的香烟屁股都咬烂了。在该公司开关电源车间记者看到,满座50人的操作岗位只有一半人在位;电脑变压器高频生产车间,40多人的工位只坐着10来个人,车间里空荡荡。
西店镇工办主任介绍,全镇有工商注册企业1850家,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目前缺工近2000人。
西店遭遇的“用工难”,其实是普遍现象。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记者同样目睹了用工单位的焦灼与不安。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的凌海向记者透露,顾家工艺缺工1000人,中策橡胶缺工800人……根据他们春节前的一次不完全调查,开发区的80多家企业用工缺口达8400人。
“外地务工者出门求职的时间偏晚,是造成今年短期‘用工难’凸显的重要原因。”正月初九,记者来到杭州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向明华说,往年初三初四时门口都是人,今年的求职者到现在才慢慢多起来。
“现在出来打工的‘80后’、‘90后’多起来了,而且很挑剔。”崔孟杰抱怨道,这种变化使企业招工越来越难。
记者综合下沙、宁海、义乌等地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看,虽然“用工难”今年来得猛,但仍表现为结构性短缺,最缺的是普工,即工厂流水线上的普通操作工。这种岗位技术含量低,企业开出的工资待遇也低,也最难招到人。而掌握一定技术的高级工、技师等,企业都会开出额外条件,千方百计留住他们。
低端制造强化“用工难”
让崔孟杰颇为郁闷的是,为留住员工,企业虽频频打出“温情牌”,但效果并不理想。“为留住人,什么招数都使了。”他说。
但他心里明白,之所以还是出现“用工难”,是因为公司开出的薪资价码与务工者的期望值仍有差距。
求职者加薪的预期,显然成为多数企业不能承受之重。顾家工艺主要缺木工、缝纫工和搬运工,前两个岗位月薪已有三四千元,后者平均有3000元。“再大幅涨,很难。”顾家工艺人事部陈经理感慨地说。
“工资开到3500块一个月,就没利润了,肯定完蛋。”一位做小家电的老板说,以他的企业通过简单加工得到的利润很难再给员工加薪,硬要加,仅有的一点利润也要被吞噬。
东部沿海的工资涨不上去,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向东飞”的动力就不足。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陈诗达认为,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加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加速,农民工来浙江挣钱的冲动已大不如前。据他调查,目前重庆等地普通操作工每月最低收入1500元左右,浙江1800元,浙江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一位四川籍务工者告诉我们:“现在虽然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但吃住自己解决,一年下来也余不了几个钱,老家还有10岁的女儿要照顾。如果今年这里再不涨工资,明年就在家门口找份工作,大不了少挣几百块钱。”
破解唯有转型升级
其实,遭遇“用工难”的企业主看得很明白:不转型升级就无法提升企业的利润,就无法支撑日渐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越是无法改善工资待遇,就会遭遇更加严峻的“用工难”。恶性循环之下,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怎么办?崔孟杰说:“我们已投资1500万元上马LED照明项目。预计30人可做5000多万元产值。”在他看来,这正是“鹰峤”走出“用工难”困局希望所在。
一些企业已行动起来,以转型升级破解“用工难”。众泰汽车下沙基地常务副总经理孙玮表示,众泰汽车今年将向市场推出Z300新款汽油小轿车,如果全年销量能达到3万辆,全体员工的收入将翻番。
涂装车间安全管理员、四川长治人马孝东现在每月收入2100元。一想到有望大幅提升的收入,这个小伙子就很兴奋。“这让我们有了盼头,每个人都憋足了劲儿干活。”他说。
不过,对浙江众多制造业企业来说,提升现有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或许更能直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在西店镇,“峰亚电器”正月初五员工就已全部进岗到位,顺利开工。令人称奇的是该企业去年有600名员工,今年只需要300人,其破解“用工难”的杀手锏就在于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在注塑车间,记者看到一只只机械手正在精准地夹出刚注塑成型的配件。“这个车间原有60人,通过设备改造现在只需要25人,今年还要下降到20人。节省出来的劳动力成本将用于购买新设备,提高留下来员工的工资水平。”负责人说,争取2014年实现人均产值100万元,利税10万元。
愈演愈烈的“用工难”倒逼宁海企业转型升级。宁海县委书记卞吉安表示,该县去年完成技改投资35.4亿元,同比增长42.8%。今年,宁海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以产业的升级再造从根本上越过“用工难”这道坎。
“可怕的是尚有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没有认识到转型升级的紧迫性。”陈诗达说,浙江的转型升级已经等不起了。
- 带薪休假节日聚餐 企业和员工都盯上“软待遇”
- 今年用工形势如何?技工"很吃香" 女工缺口"不好看"
- 做一天比跑马拉松还累 快递待遇不错但没什么想干
- 永康职业中介所靠出租黑板赚钱 小企业招工大多捡漏
- 大学生应聘操作工遭拒 企业:怕他们频频跳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