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1日讯 手一摸,鼻子一闻,他就能判断黄酒的好坏,只读过三年私塾,他却破解了千年黄酒的酿造之谜。
50多年前,他就制定了黄酒的现代生产标准。他用一生传承中国最古老的黄酒酿造技艺,
他是88岁的黄酒界泰斗王阿牛,被人誉为“活酒神”,属于“国宝”级的人物。
不过,最近,这位“酒仙”有些烦,他没想到,自己的名字竟然在1年多前被注册成酒类商标。
一年多前,发现自己的名字成了商标
最近一次意外的发现,让王阿牛烦恼不已。
“如果不是我侄子告诉我,到现在我还被蒙在鼓里。”原来,王阿牛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被一家黄酒公司注册成了商标,申请日期是2010年2月23日,该商标的专用权期限为2011年2月28日至2021年2月27日,国际分类号为33类,涵盖黄酒、米酒、料酒等。
“我认为,他们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就擅自把我的名字注册成商标,这侵犯了我的名誉权,我要求他们撤销该商标。”王阿牛说。他找到了绍兴市品牌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相关人士认为,抢注者涉嫌侵权
对此,绍兴市品牌服务中心相关人士认为,《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这其中的在先权利包括在商标注册申请人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前,他人已经取得的权利,比如姓名权、肖像权、外观设计专利权、著作权等。
“王阿牛是黄酒界的知名人物,申请人主要是利用了他在黄酒界的影响,这不仅侵犯了王阿牛先生的姓名权,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因为该商标投入使用后,会让消费者认为“王阿牛”商标与商品之间存在联系,但事实上该商品与王阿牛本人并无关联。”这位人士说。
目前,该事还在协调中。
17岁做学徒,偷学酿酒技
在绍兴,乃至整个黄酒界,王阿牛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王阿牛出生于酿酒世家,当时父母起名字图个方便,所以就干脆把属牛的他叫做“阿牛”,于是,这个有点土的名字就伴了他一生。
17岁那年,王阿牛就进了一家当地酒坊,古时酒坊没有“拜师傅”的传统,所以他进去只能做个“白吃饭”的“小长年”,跟在开耙师傅后头管好“三壶”:早茶壶、中酒壶和夜尿壶,这三样事情可得好心伺候,要不然师傅一不满意,随时让你走人。
年纪轻轻的王阿牛天天起早贪黑,为师傅端茶、倒酒、洗刷马桶。
虽然师傅不肯教技术,可求知若渴的王阿牛还是一有机会就偷偷琢磨。一天半夜,王阿牛趁厂房没人,就掀开缸盖想一探开耙奥秘,没想到立刻就被警觉的师傅厉声喝住:“阿牛,想干什么!”
王阿牛连忙不断道歉。生气的师傅本想叫他离开,一看他委屈的样子甚是可怜,就甩了一句:“留就留下吧。”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更专心地伺候师傅。过了一年,师傅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开始教他技术。
50多年前编著酿酒规程,誉为“活酒神”
在多年实践中,王阿牛日夜观察黄酒发酵的变化规律,收集、测试理化数据,积累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1959年,王阿牛整理编著了《绍兴酒操作规程》。这是中国第一部黄酒酿酒规程,结束了绍兴酒由祖辈口传身教的传统模式,制定了黄酒的现代生产标准。
在绍兴,王阿牛还有另一个称号――“活酒神”。有一次去某酒厂时,王师傅从发酵的酒缸伸出手后,对开耙师傅说,发酵温度高了一度。他离开后,有年轻人疑惑地将温度计往缸里一插,真的高了一度!
王阿牛最被业界称奇的是他精湛的评酒功夫,无论什么品质的黄酒,到了他那里都能高低明辨。“我们那时没有科学仪器,全靠手摸、鼻闻和口尝,这么几十年练下来,分辨力自然会强一些。”王阿牛说。
2007年,王阿牛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 “王阿牛”已成商标?绍兴黄酒界泰斗王阿牛不知情
- 快递员带走货 购物网站撤单
- 热水器内胆保用期未到 坏了为啥还要付更换费
- 原告带着公证人员暗访 嘉兴KTV经受“扫荡式维权”
- 消费者在网上海尔专卖店消费 发票金额比实付金额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