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汾西村,首次发现村北也有一处古宅院。
此村有三座古宅,两座在村南,一座为李猷久先生所有的“玉筑小院”,这个专题本报数年前作过专版报道,后来此宅被临海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座是与“玉筑小院”毗邻的李宅大院;第三座在村北,门牌号为“汾西村8——XX”的李氏宅院。这三座宅院的原户主上溯起来与李猷久的第五代祖上血缘很亲,可以说是同出“五服”。
据资料显示,大汾聚居李姓,肇始于唐僖宗年间。据明万历元年(1573)应明德撰李岱墓志铭:“先世陕西西安人。祖鼻讳素立,由唐明州(宁波)刺史,以夷人市舶事滨海,过台境,遂家台之大汾乡。朱阁门第,著于时。宗主以椒房之戚,特书‘经畲’名堂。历元至今,食指繁衍,虽归滨海沃野,平原乔木,阴连二十余里,诚巨族也”,这是对李姓迁居到这里后,繁衍生息,带来古村落人气兴旺、世代簪缨房子、富甲一方的生动描述。
汾西村现有两千多人口。为叙述方便,记者姑且称第三座的李氏宅为“村北李氏宅院”,当地人俗称此宅院所处的位置叫“三退”,“退”是台州方言,即“进”的意思,具体来说,这村中的细化地名跟这“三进李氏宅院”有关。
这宅院坐北朝南,黑瓦灰砖墙。东墙紧靠着一条村道,正南面有一块有点开阔的空地。正面有大台门,墙面上装饰着各种精美的灰雕及马墙头,还有一个“忠”的红大字,可想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这天,记者碰到了李宅的一位后人也称李,她说自己有了78岁,李阿婆指着这座古宅称是祖屋,有三四百年历史了,说到李氏祖上是干什么的,她也说不清楚,这李宅在土改时,分给了许多人家,当中也有李氏后人。其中李阿婆也有房子,这天,她的女儿李素文(音)正在给自家的老屋装修,传来电锯割板时震耳欲聋般的声音。这装修费用起码得花20万元,因为人工费涨了,而且,装修师傅也难找,她女儿在杭州工作,想给自己老屋改装一下,这是室内装修,所以不会影响外观。
进入台门,里门两边堆满了干柴草,房子全是两层。台门里有宽大天井。在天井右边,,停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一位租住在此的男子,清除两只三孔铁灶上的灰垢,车上还放着蒸用木桶等炊具,另一位妇女在洗衣,两边竹竿上挂满各种颜色的衣服,滴着水……在第一进的院子里,还有一堵纯是竹篱作墙的东厢房,中间有扇小门,进去后又有一扇木门。
第一进正中间的中堂,天花板上挂了竹篮等废弃多年的农家器具。穿过中堂,就是第二进院落了,这院落中的后门通向一条弄堂,记者从这出来,拐向东墙面旁的村路。
遗憾的是村北李宅原来的“三进”只余下“二进”了,这“第三进”因何而毁就需要考证了,好在还有“两进”在。按照推算,三四百年的历史应当在明代了。
传说清、民国的大汾街,店铺林立,买卖兴旺。汾东有杏林南北杂货店、利生堂药房、李久和银楼、陈公裕南北发兑、李同丰千张煤油、万生堂药号、丝线店、咸货行、米街、打米厂、豆腐坊……汾西有恒春南北杂货店、寿生堂药房、乔庆和药店、周日恩染坊、永裕当铺等。汾东五、十,汾西三、八为集市日,交易繁盛。难怪这一带有这么多的古宅院。
记者为首次发现“村北李宅”而兴奋,台州不又多了古建筑吗?
- 台州高速陆续恢复通车 3条省道及14条村路仍中断
- 台州市委召开各界座谈会征求对党代会报告的意见
- 36.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塔苑社区党支部
- 台州市委召开各界座谈会征求对党代会报告的意见
- 关于在台州市党代会期间设立党员旁听席的公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