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7日讯 今天,在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彰了10位新一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名列其中,成为我省首位获此殊荣的人。“白求恩奖章”是对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个人的最高奖励。
“我很喜欢做医生,当我成为一名医学院学生时,我奶奶就反复嘱咐我一定要对患者好……”记者第一时间致电王建安时,他的“得奖感言”感性而直白。
从医30年,王建安始终珍藏着每一个患者的小故事,把他们的苦痛视作自己的苦痛,把他们的健康化作前进的动力。
10多年前的一天,急诊室送来了一位因心肌急性梗死猝死的病人,王建安翻开病历本时惊呆了:“才25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病魔太可怕了,一定要寻找到更好地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
2002年,欧美等地开始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疾病”的研究,王建安也同时进行了通过干细胞移植使心肌重生的治疗方法。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干细胞缺氧预处理的方法,通过这项研究,干细胞存活率从原先的不到30%提高到60%;他在国内首先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从而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这一年,王建安还在省内最先推行90分钟心梗急救模式,浙医二院每天有四五位医护人员处于半小时急救圈内,以最快的速度为病人制订方案,植入支架。他还开展了省内最早的杂交手术(开胸介入心脏手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细节决定医院的成败,决定着患者的生命。”这是王建安经常强调的原则。在浙医二院偌大的院区内,由他精心设置的温馨细节随处可见,被员工亲切地称为“院长小发明”:住院区和门诊楼,每隔几步就有免洗消毒液;每个斜坡处都有“注意安全”的醒目提示;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到住院区探病的家属刷卡进出,以免病人受到打扰……
一个冬天的早晨,像往常一样早到的王建安看到门诊大楼的门尚未开启,而门外已排起了长队。医生坐诊值班表却贴在大楼内,病人们踮起脚,隔着玻璃往里探看……从那之后,浙医二院的所有医生排班表都贴在门诊大楼外,方便病人灵活安排就诊时间。“其实只要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让他们少受一点累。”
王建安全年没有一个休息天,每天在医院的时间超过15小时。为了保证随叫随到,不管在哪里工作,他都会在医院最近的地方租房安家。他从未开设名医号,一直在相对便宜的普通专家门诊坐诊,平均每年接诊患者千余人,开展介入手术千余例……
再过几天,王建安又将启程前往新疆阿克苏,为不能享受优质医疗条件的患者做手术。这些年他走遍浙江的山山水水,为贫困地区的患者看病。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他面对患者一直很有耐心,“我是医生,就是来减轻他们痛苦的。”王建安说。
浙医二院院区门口竖着一道褐色拱门,上面有蔡元培先生写的“济人寿世”四个大字。王建安有一个美好的期望,每一个浙医二院的医生都能喜爱这份职业,都能把良好的医德医风延续下去。
- 浙二院长王建安获浙江省首个“白求恩奖章”
- 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
-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共享优质医疗服务
-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你怎样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为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提建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