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5日讯 紧赶紧地奔前程,不经意间回头想想,时间真的改变了很多。比如,多年前,掌握剪头发这门手艺的人叫剃头匠,后来成了理发师,现在被称作发型设计师。
这次的回想,源于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社区论坛上的一则帖子,是村民小宋为爸爸老宋做的广告:爸爸是个有36年老手艺的剃头师傅,传统手艺包括剪发、刮脸、掏耳朵、剪鼻毛等等,绝对不是穿越,欢迎光临,我不太懂怎么算剪得好,但是有快40年的手艺了,一直在剪,我想应该不会差的。
在编辑部的男同事中做了个小调查:这种剃头程序你见过吗?只有一位60后老记者说:听说过,但没试过。小伙子们则诧异:刮脸?老电影里见过,现在还有吗?
老底子剃头匠的功夫,到底和现在的发型设计师有啥不一样?
51岁的宋师傅,剃头已有40年
按照帖子指引,记者找到了老宋和他的手艺摊。
老宋大名宋山科,江西南昌进贤县二塘乡人,这位有着36年“艺龄”的剃头匠,今年只有51岁。说起和剃头、刮脸有关的事,超级有话说。
“儿子说我有36年手艺,是按照我拜师时间算的,其实我从1973年就开始剃头,已经40年啦。那会儿剃头师傅少,我爸买个小推子让我给他剃头发,弄得挺好,后来我爸、我姨夫的头发都是我管。”
1976年,为了给家里多赚点“工分”,老宋拜了附近村的老师傅,带着口粮,开始边打杂边学习的学徒生涯,“那会师傅不多管,就看你自己能学多少。”老宋很骄傲,“我很能干的,两年不到就出师了,剃头、刮脸、掏耳朵都是好手,而且还会自己做工具。”
15岁的老宋成了大队里走村串户的剃头师傅,“一个大队4个剃头师傅,每个师傅都要包几个村,这个村所有的头都归你管。”宋师傅的用词有点惊悚片的味道,“剃一个头,一年的费用是2块钱,1980年涨价到了2块5,到1999年,已经是一年25块了。如果你家里的人头多,还要管一顿饭。”
一把小推子,养活了一家人
“老话都说剃头匠是三教九流,没档次。不过我剃头的时候,剃头师傅是有手艺的人,还是挺受尊敬的。”宋师傅描述:吃饭是不用自己盛的,在谁家吃饭,主人都会高兴招待;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倒酒,都是满杯的。
当然最最高兴的还是给小孩子剃满月头,“要做规矩的,胎发要和代表丰衣足食的大米放一起,男孩要加大豆,女孩要放茶叶,用红布包起来。剃满月头还有红包收。”红包有多少?“一般都是给双份,比如一个头一年包2元钱,就再给2元。遇到过一户特别好条件的人家,一口气给了12元。”
那时,剃头师傅的收入不错,“我养活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1985年第一次造了平房,1995年又在村里第一批造起了两层小楼,还把儿子送进了县城中学。”宋师傅摸着手上的手动剃头推子,感慨着:“这把小推子,就是我们一家人的饭碗呀。”
到了1999年,小推子赚的钱不够了,“村里人都出去打工,剃头的人少了。我也出来打工,在南京一个浴场,还是靠小推子赚钱。休息天还去外面摆摊,一个月能赚四五千,淡季能赚两三千。”
说起来到杭州又拿起剃头推子,宋师傅说,想给儿子减减负。“多帮他还点房子贷款,还想给小孙女赚点奶粉钱。”
宋师傅在自制的鐾刀布上刮了刮剃刀,憧憬起来:“我想找个店面,帮附近的工地还有小区里的老人和青年剃头刮脸。”
90后体会老手艺,长了不少见识
既然要做生意,一定要见识一下这门老手艺。
90后实习生小茅为大家体验了这传统的四项全能:理发、刮脸、掏耳朵、剪鼻毛,总共花费10元。
“手工推子?我没见过。这个刀是刮脸的吗?我胡子不长,需要用这么长的刀?”小茅心里有点发憷,“那个小毛笔是什么?哦,还是鹅毛做的,用这个掏耳朵!”宋师傅秀了一下工具,小茅真长了不少见识。
“不用电的推子,真能听到咔嚓咔嚓的响声。”关于理发,小茅这样说。
“刮脸的刀子让我想起了蒂姆伯顿的恐怖电影《理发师托德》,那个刀万一割破了脸,会毁容的。”小茅从来没有刮过脸,没刮之前看见刀片只觉得恐怖,刮了脸之后照了5分钟的镜子:“嗯,和剃须刀完全不一样。看起来确实亮了,就是觉得皮肤干干的。”幸好,宋师傅常备着百雀羚的润肤油。
更没想到的是,那把刮脸刀还要管刮眉毛,“以前刮脸,都是要修眉毛的。”宋师傅说。
到了掏耳朵和剪鼻毛,小茅笑着拒绝了:“这个事情还是自己做吧,好隐私呀。”
小茅总结:“老手艺挺新鲜的,没试过的同学可以来体验一下,非常新奇,和美发店里发型师完全不一样哦。”
- 迷糊中同意理发师剪掉痣上的须毛 酒醒后勒索6000
- 最美理发师—记临海泉井洋社区书记黄菊兰助人为乐事迹
- 学校周边店铺瞄准“考试经济” 艺考两天理发店火了
- 老手艺成了休闲项目 上沙五姐妹过渡房里做鞋忙
- 杭钢老李退休五年免费理发 免费理了一万多个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