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25日电 一个木制模具架,一台小电机,一个简易呼吸球——5年来,浙江台州一对夫妻靠着这简陋的设备,为因车祸重伤的儿子续命。为了少用电机省点电费,他们更多的是用手捏呼吸球的方式,每分钟捏球18次,每天24小时不间断,长时间用力致双手已畸形。
在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大山深处一处静默的农宅,住着付敏足、王兰芹一家。2006年3月18日,儿子付学朋车祸受重伤引发的悲剧,让这个家庭顿时陷入阴霾。夫妻俩辗转台州、上海求医,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了近两年。儿子命是保住了,但脖子以下的肢体完全失去了知觉,需要借助外力呼吸。住院每天要花一两千元,除了事故赔偿的48万元,他们又东拼西凑借了60多万元。但不到两年,这对夫妻再也无力支付医疗费。2008年,他们只得带儿子出院回家。
按照别人的指点,夫妻俩用人工急救苏醒球帮助儿子呼吸。每分钟18下,快了或者慢了儿子都会不舒服,更不能停。王兰芹说,有时他们深夜太困了,双手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儿子便憋得嘴唇乌青,会用“嘚嘚”的声音提醒他们。
2009年4月,做模具的女婿受到电视节目的启发,跑了很多地方买来适合频率的小电机,帮他们花几百元钱设计了一套自制的呼吸机。有了这个,夫妻俩能稍微轻松点,付敏足也能偶尔出去背背毛竹,打打零工。但电机要花钱,夫妻俩舍不得每月200多元的电费,大部分的时候还是用手捏的呼吸球。
开始是疼,后来是麻木,只是机械地挤压——由于常年不间断捏球用力,这对夫妻的双手都已严重变形。付敏足的手长满老茧,粗糙龟裂,尤其是虎口,无法闭合,比一般人的要阔很多;妻子王兰芹的大拇指不能打弯,多次针灸后才略有好转。
每到过年,总是这对夫妻最难受的时候。“问亲戚借了60多万元,到现在一分钱也没还上。每到“年关”,总要到人家里去一趟。钱还不上,这点礼节起码要有。”王兰芹说,这些亲戚朋友即使家里再难,从来没问她要过债,有时还提着吃的来看他们。只有这样的时候,他们家的锅里才有点荤腥。给儿子喂饭的时候,他也明显吃得快很多。
“我的母亲朴实、勤劳、善良,这辈子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报答父母。”伴着呼吸机的“哧哧”声,付学朋吃力地说,他也曾想到过死,让自己解脱,父母也能不用这么辛苦,但母亲的眼泪挽留了他。再难,也有他们在身边。
付学朋虽然身体不能动弹,但脑子还是清醒的。高置于衣柜上面、接近塑料“天花板”的一台电视机,是他惟一的精神慰藉。“有时他会跟我们说电视里的事情,比如今年元旦,他开口说‘杭州有三个消防员救火牺牲了,好可怜’,听了这话,我不禁掉下泪来。”王兰芹说。
回忆起儿子健康的时候,王兰芹又露出自豪的神色:“那时他当学徒基本上出师了,每个月能挣五六千元,大家都觉得这孩子会有出息。现在可惜了,儿子连女朋友都没交过。”
付敏足家中还有一位94岁高龄、患中风的老母亲需要赡养。虽然生活无比艰难,但夫妻俩时而露出的温暖笑容,让人感觉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希望。付敏足说,这些年遇到很多好心人,平时也经常有干部来慰问。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好医生介绍给他们,只为了儿子能健康起来,做什么都值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