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1日讯 个体户,是我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在带动就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数量如此庞大的市场主体,正面临着发展瓶颈:土地不能竞标、融资贷款难、抗风险能力低……去年,我省“个转企”工作全面启动,以促进民营经济从“千家万户”向“千军万马”发展。
发挥“雁阵力量”
在不久前的民营企业峰会上,40名“个转企”典型作为代表接受了表彰,给他们颁奖的,则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等浙江民营企业的“排头兵”代表。
“个转企”,即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各种企业类型,如果把浙江民营企业的群体比作一个雁阵的话,那么这些上台颁奖的企业家就是浙江民营企业的排头兵、领头雁,而受颁奖创业者则是雁阵里的小雁,他们可谓是民营经济的新生力量、增源力量和后备军。浙商的排头兵与后起之秀共同组成了一个浙江民营企业齐整的方阵,将传递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深意。
为什么要把“个转企”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据悉,目前全省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总计250万户,小微企业57万家,占全省市场主体的70%以上,这是浙江经济最基础、最广泛、最富特色的力量,也与老百姓就业、增收、生活等民生福祉贴得最近。民营经济是浙江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也是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正能量,要使民营经济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支持全民创业,激发活力,让更多的自然人变成市场主体,更要持续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把“千家万户”变为“精兵强将”。只有它们提升了、优化了、强大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四个翻一番”才有了坚实支撑。
“换帽子”得收益
“一说自己是个体户,对方就会觉得你信誉度不高,难以达成协议,很多要求一定资质的招投标活动参加不了,还无法出具增值税发票,损失了不少订单。”一位今年刚领取公司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主告诉记者,通过“个转企”,他完成了从个体户“小老板”向公司“企业主”的华丽转身,疏通了以往的发展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个转企”启动以来,目前浙江全省已经完成“个转企”1300余家,并且,在这些“换帽子”的个体户当中,不少人已经获得收益。
从东北来濮院羊毛衫市场打工的刘海涛,如今是桐乡杨明服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成为毛衫市场闻名于外的“励志哥”。而在刘海涛看来,政策到位的“个转企”是他事业腾飞的强大助推力。
作为“个转企”的先发部队,濮院镇将刘海涛的小作坊确定为首批60家“个转企”重点培育对象,并于2011年4月份正式挂牌成立了杨明服装有限公司。“转企后有4家银行主动上门提供贷款,公司的发展资金充裕了,我们招聘到了十几个优秀的人才,接洽了不少大客户,订单一下子就上来了。”刘海涛说。
省工商局企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对于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商业信用、经营领域、品牌效应、竞争能力等方面缺乏比较优势。升级为企业是其提升业态、增强竞争力的自身需要,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悉,目前,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个转企”工作已初见成效。如桐乡市自2009年率先在浙江启动“个转企”试点以来,探索了一条具有桐乡特色的“个转企”工作新路子,解决了个体工商户前置审批、字号、资产难延续等“个转企”注册登记面临的最大难题,并推出社保优惠扶持、税费优惠扶持、财政奖励扶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通过三年努力,累计引导310家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仅2012年就引导198家,是前两年的1.8倍。
“三大难”待破解
尽管大部分个体工商户的愿景都是“事业越做越大,老板越当越大”,但从客观上来讲,目前个体户转型提升还存在三大难题:由于服务支持不够不能转;顾虑税负加重、经营成本增加不敢转;企业主主观意愿不强不想转。
在今天召开的全省个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工作会议上,围绕这三大难题,有关部门表示将对症下药,拿出有力措施解决:如以简化审批手续为突破口强化服务支持。以创新财税政策为切入点减轻业主负担,如落实有关小微企业减负政策,对个体户升级企业新增税款要给予一定的返还奖励,给予“个转企”的企业一定的过渡性扶持,不让业主感到转型很吃力。对意愿不强不想转的个体工商户,以加强引导、在遵循发展规律前提下进行分类指导等等。
日前出台的《浙江省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及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工作意见》中指出,各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规范经营行为,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推动我省中小企业由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具体到各部门职责分工,包括工商部门设立提供转型升级咨询、指导及业务办理的“个转企”绿色通道;商务部门要加大“个转企”工作扶持力度,将个转企后的商贸企业、外贸企业作为中小企业扶持重点,在融资担保、人员培训、平台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国税、地税部门要加强“个转企”企业的纳税服务工作。公安、环保、卫生、文化等相关前置审批部门要简化“个转企”审批手续,并减免相关费用,优先审核发证;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个转企”涉及资产处置和产权变更登记服务等配套政策。
我的“换帽”经历
——一个“个转企”老板的自述
2005年,我自己开了家汽车维修部,成为一名个体小老板,70平方米的店面,2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曾让我很满足。店里的客户主要是一些货车司机,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一年到头赚的却不多。
去年3月份,我好不容易通过朋友介绍来了一位大客户,结果客户开着高档车过来看了看我的店面,二话没说掉头就走。据说是觉得我那里规模太小不放心。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也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大做强。
那时候对于“个转企”,我并没有什么概念,也不清楚该走怎样的程序。一个偶然的机会,工商干部到我店里日常巡查时透露,眼下政府正在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还有政策优惠,听了以后我就心动了。
我找到了一个朋友,说服他和我一起出资办公司。办理升级成公司的手续比较顺利,工商部门专门开设了“个转企绿色通道”,窗口的同志对我进行了全程指导,还替我保留了“阿伟汽车维修”的名称。2012年8月7日,我拿到了乐清阿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一名公司老总。
转型升级以后,我装修了顾客休息室,扩大了修理场地,经营面积从原来的300平方米变成了现在的1300多平方米,员工从两名学徒增加到了33个人,其中包括新招聘的5名大学生和17名熟练技工。原来只能做更换机油的简单保养,现在已经能做整车维修。
自从换上了“有限公司”的“帽子”,给客户递名片、开发票,也感觉比以前多了几分自信。过去很少来光顾的豪华车,现在会时不时来我的公司维修保养,客户群从低端走到了中高端,转型之后,短短两个月的营业额就远超过个体户时全年的营业额。
现在,我的公司已经成了当地镇上一家小有名气的修理厂。回想这一年来,我从原来“求生存”的个体户升级到了“创事业”的公司,这是我从业以来从来没有想过的。在“个转企”过程中,我们这些个体户从小变大、化蛹成蝶,政府及有关部门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平台,我觉得做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作者聂丁炜,乐清阿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
链接
2015年,“个转企”力争8万家
根据全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实际生产规模及其经营状况,由工商、经信、国税、地税和统计等部门联合确定“个转企”和规下企业转规上企业的重点对象,建立“个转企”培育后备库和小微企业培育与运行监测培育库,制定配套扶持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重点引导、分步推进,加快市场主体从无照向有照转变,个体向企业转变,限下企业向限上企业转变,规下企业向规上企业转变。通过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新的生产力,大力推动我省民营经济的“隐形”增量向“显性”增量发展。
以2012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总数为基数,三年内实现3%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的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力争完成8万家;疏导无照经营户登记为有照经营户10万户;规模以下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1万家;限额以下企业升级为限额以上企业5000家。
突出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优势
按照“规划引领、业态提升、集约集聚”的发展思路,突出本地产业和区位优势,以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为“个转企”和小微企业规范升级的重点对象,以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以及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等大型专业市场为重点区域,科学界定、梳理甄别、培育后备、梯次转型,积极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或限额以上企业。
四类“个转企”先行
一是从业人员较多、经营规模较大的制造、商贸、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二是符合我省产业政策导向,具有行业发展潜能的个体工商户;三是经国税部门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四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空间较大的个体工商户。
六类“小微”加快升级
一是占地较多,厂房面积较大的规模以下小微企业;二是用电量较大,与其实际申报生产经营数据不符的规模以下小微企业;三是用工较多、生产场地狭小、具有生产安全隐患的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四是已有一定产业规模、污染排放不达标的规模以下小微企业;五是租用厂房、成长性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六是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以及各类新创办的属于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小微企业。(摘自《浙江省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及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工作意见》)
众议
@菲猫呢语:个转企,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通过优化内部流程,解决企业发展延续性的问题,进而把原来沉淀在个体户位置上的市场主体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转型升级新的动力源。
@韩继勇:个体户给人的感觉就是小打小闹,转企业后,会对企业的信用、品质、服务有一个大提升。特别是在现今的金融状态下,个体融资有许多实际困难,转成企业后,在获得贷款方面也要容易得多。
@天山红盾:对经营者来说“个转企”有很多好处,例如参加招投标时一般要求公司制企业,而个体户很容易被拒之门外;又如对外签订合同时,因个体户这个身份,双方可能遇到不必要的麻烦等等。
- 李强强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做好转型升级大文章
- 海关“专项帮扶队”促中小民营企业逆势增长
- 奉化新型产业园区——大平台引领转型升级
- 嘉善一些企业积极升级设备 机器换人 节地增效
- 温州创立首家农村商业银行 17家民营企业入股8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